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治疗及护理王维香一、疾病概述二、分类三、病因四、临床表现五、治疗原则六、护理措施疾病概述•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分类•蜂窝织炎包括:•眶下间隙感染•颊间隙感染•咀嚼肌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感染•颞间隙及颞下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颏下间隙感染•舌下间隙感染等病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为:1、牙源性感染(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牙源性颌骨骨髓炎)2、腺源性感染(淋巴结炎、扁桃体炎、涎腺炎扩散所致)3、其他:损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较少见•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一般化脓性感染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严重者,全身现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增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治疗原则•1、急性浆液期:早期以消炎为原则。•(1)除全身对症治疗外,用抗菌素、止痛药物等消炎止痛。•(2)外敷金黄散、鱼石脂软膏等。•(3)理疗:紫外线、红外线照射等.•2、急性化脓期•应及时切开引流。如果延迟自破后,面部遗留明显瘢痕,否则不破循筋膜间隙扩散,病程恶化。•3、炎症消退后拔除病灶牙。•4、积极开展龈齿防治工作,拔除病灶牙,对急性腺组织炎症及面颌疖痈及外伤感染及时治疗。•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监测T、P、R、BP;对发热、寒战患者注意询问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并嘱其多饮水,注意患者尿量情况。床边备气切包。•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伴有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进食和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多接触病人,主动倾听患者倾诉,多与其交谈,解除疑虑,生活上尽量体贴关怀,鼓励家属、亲友陪伴,给予精神、心理支持,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邀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治疗上的配合,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措施•3.切口护理口腔间隙感染治疗不及时即形成脓肿,需及时做脓肿切开引流术,建立良好的引流,以减少局部组织张力,脓肿切开后,更换敷料2~3次/d,用1%~3%的双氧水反复冲洗创口或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素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张力,利于伤口引流。•护理措施•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阻塞是口腔颌面部感染较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应确保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呼吸道通畅情况,因喉头水肿所致的呼吸道阻塞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如伴有呼吸道黏液堵塞,应进行彻底有效的吸痰。•护理措施•5.加强口腔护理颌面部间隙感染常由于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引起。预防口腔感染是切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途径,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详细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每4h含漱多贝氏液漱口液漱口,或用牙龈炎冲洗器漱口,在口腔内停留2~3min,必要时给予口腔冲洗。•护理措施•6.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先给予高热量清淡流质饮食,由于张口受限,采用吸管进食。鼓励患者每2~3h进食一次,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然后逐渐给半流质饮食,如鸡汤面,再到普通饮食,维生素补充可给予新鲜水果汁,且多饮水。•护理措施:•7.健康宣教:感染控制后,指导患者及时治疗患牙,去除病灶。•护理措施•8.合适卧位: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应向患侧卧位,以利于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敷料湿透及时给予更换,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本文标题:先天性唇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7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