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见现象与物态变化:△解析“白气”现象液化△制蒸馏水先汽化后液化△干冰人工降雨升华后液化△灯泡的钨丝细了,玻璃内壁变黑了。先升华后凝华△结了冰的衣服变干了升华△固体器件“出汗”现象液化△霜、雪、冰花△樟脑体积变小升华△干冰人工降雨升华后液化凝华液化△雾、露水mdmcmmm101010m3dm3cm3mm3103103103长度单位:体积单位:m2dm2cm2mm2102102102面积单位:单位换算:1g/cm3=103kg/m3密度单位:单位换算:5×1012kg=t450cm=米3000cm3=m35mL=L=cm3=m38.9g/cm3=____________kg/m37.8×103kg/m3=g/cm35×1094.53×10-35×10-38.9×10355×10-67.8对密度公式理解: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把铁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就变小了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小,密度越小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实验与探究:36℃1.20cm3.40cm38.5℃37.6℃实验与探究:某实验小组在我市新化县大熊山森林公园山顶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b所示.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45678温度/℃…9091939798时间/min910111213…温度/℃9898989898…(1)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3)实验得到的结论(填“大于”或“小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其原因可能.b98小于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1)请按照图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第一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第二步:用天平测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第三步:用天平测出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3.(2)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密度应用:甲、乙两金属块的密度之比为3:1,它们体积之比为3:2,则它们质量之比是____。一玻璃瓶质量为500g,当瓶中装满水时总质量为1.7kg,则瓶的容积为m3;用此瓶装满油时,油和瓶的总质量为1.46kg,则油的密度是_kg/m3.9:21.2×10-30.8×10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B练习图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A>ρB>ρC,且ρA>ρ水B.ρA>ρB>ρC,且ρA<ρ水C.ρA<ρB<ρC,且ρA>ρ水D.ρA<ρB<ρC,且ρA<ρ水A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关于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ρ乙=0.5×103kg/m3B.ρ甲:ρ乙=4:1C.若m甲=m乙,则V甲:V乙=4:1D.若V甲=V乙,则m甲:m乙=4:1现有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四个正方体,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棱长和质量如下图所示。空心的是()5g40g105g320g1cm2cm3cm4cmABCDC如图7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如图8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cm。2.82.50如图15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测定一种未知液体密度的三次正确操作情境,请你对照图中情况,完成下表的实验记录。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g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g量筒中液体的体积/cm3被测液体的密度/(kg·m-3)12371401.3×103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个球都可以做成空心的铁铜铅AD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10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A.82gB.78gC.82.6gD.77.4g图19B体积是2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铜=8.9×103kg/m3)
本文标题:第一二章典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8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