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花容失色,谁之过?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条件:1、对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说明。2、可以加“是”。3、一般来说,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一、判断句:1、助词。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3)……者,……(4)……者也(2)……,……也2、副词“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⑶问今是何世。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4、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离骚者,犹离忧也。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一)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二)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⑶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⑸龙逢斩,比干剖。•【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君既若见录”,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教”“见罪”等都是此种用法。•“被”有时也不表被动,作“遭受、蒙受、遭遇”讲。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万民被其利。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公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不能容于远近5.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特殊句式•1、君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3分)•句式往往是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常见文言文句式: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置谓(动)宾──介词宾──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操何在安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格式:疑问代词+动词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信自未有之不欺余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2、都由代词(“自”“之”“余”)充当宾语。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格式:否定词+代词+动词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夫晋,何厌之有?3、唯命是从4、唯利是图规律三:以“唯……是”或“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夫晋,何厌之有?3、唯命是从4、唯利是图不知句读、不解惑有何厌唯从命唯图利格式:名词+之(是)+动词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3、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3、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遣归相(我)负相(你)许和相(他)句子的特点:1、都有“相”,且“相”在动词前;2、此时,“相”译为人称代词的“我、你、他、她”。规律四:“相”译为人称代词“我你他”时,宾语前置格式:相(我、你、他、她)+动词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府吏见丁宁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府吏见丁宁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丁宁见(我)录见(我)背见(我)句子的特点:1、都有“见”,且“见”在动词前;2、此时,“见”译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规律五:“见”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时,宾语前置格式:见(我)+动词区别被动句,一个主动,一个被动1、何以战?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3、项王项伯东向坐2、微斯人,吾谁与归?1、何以战?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规律六:介宾结构中,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以何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向东句子的特点:1、介词前有名词或者代词,且非主语;2、介词后都有动词格式:名词(代词)+介词小结: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5、“相”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6、“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常见需要注意的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1)唯余马首是瞻。(2)秦人不暇自哀(3)甚矣,汝之不惠(4)童子何知?(5)客之美我者(6)冀君实或见恕也(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8)何以伐为?(9)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唯瞻余马首自哀——哀自何知——知道什么何以——凭什么相见、不相识——见了我、不认识我见恕——宽恕我──状语谓语①青,取之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申之以孝悌之义。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于(从)蓝]取之[乎(对)己]参省[以(用)孝悌之义]申之[以(把)事]具告规律:多由“于、以、乎”引导的介宾结构置于谓语动词后,状语后置格式:动词+于(以、乎)+名词(代词)①长于臣(《鸿门宴》)②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于(比)臣]长[于(比)世]高[乎(比)吾]先规律:当“于、乎”译为“比”时,引导的介宾结构置于形容词后,状语后置格式:形容词+于(乎)+名词(代词)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浴乎沂,风乎舞雩A思考:介词“以”字引导的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有何区别?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②秋以为期状语后置:①请其矢,盛以锦囊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区别:宾语前置中“以”字前是它的宾语,后是它的谓语;状语后置句中“以”字前是它的谓语,后是它的宾语。[动词+以+名词][名、代+以+动词]──定语中心词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荷担之子孙可使报秦之人知其事之宾客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高之庙堂、远之江湖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否臧之事①马之千里者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千里之马铿然有声之石①尝遗余核舟一。②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中心词+数量词一(只)核舟数万众,弥山马畜一双白璧、一双玉斗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句是()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B──主语谓语①甚矣,汝之不惠!②美哉,我少年中国!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④何哉,尔所谓达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汝之不惠甚矣!我少年中国美哉!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尔所谓达者何哉?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宋何罪之有?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会于西河外渑池。6、人马烧溺死者甚众。7、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再见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文言句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8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