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PAC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
Page1of37PAC績效管理制度的實施技巧及推行實務Page2of37●PAC績效管理制度的實施技巧及推行實務一、提高生產力的方向1.生產力的意義(投入量)(產出量)產出量Output生產力=投入量Input提高生產力意義即是指:●最少的人員更多●最少的材料產出並能夠滿足顧客的產品●最少的設備及維護費用更好2.提高生產力的著眼方法:1.工作時間的A.產品或操作的基本工作原理B.因產品設計或規格方面之疵病而增加的工作量C.因制造或操作之不當而增加之工作量D.因管理缺陷而產生之無效時間E.工作人員控制範圍內之無效時間改善方法:針對B部份利用VA,VE的方法C部份IE的方法D,E部份PAC的方法2.生產效率的內涵人員設備材料生產方法制品金錢市場利潤滿足顧客的基本條件●Q:品質●D:產量、交期●C:成本Page3of37直接率70%100%能率80%標準化率75%平衡率70%損失生產效率有效●生產效率=直接率×能率×標準化率×平衡率例=70%×80%×75%×70%=29.4%有效時間=8HR×29.4=2.4HR=8HR-2.4HR=5.6HR3.勞動生產力的意義生產量●勞動生產力=投入的勞動量生產量=實耗時間生產量標準時間=標準時間×實耗時間(製造系統的勞動有效度)(實施上的勞動有效度)即:4.高勞動生產力的兩大方向1.製造方式的開發與改善縮短標準時間●設備投資(省力化投資)●技術改良(加工方法、切削條件…等).●佈置及搬動合理化●作業改善(操作方法、工作順序、作業動作定理…等).2.實施的效率提高標準時間與實際時間的比值提高●實際的生產力=製造方式×實施效率化無效為有效推行VA,IE,PAC……等管理技術化損失為生產勞動生產力=製造方式×實施效率MethodPerformance(創造性思考的產物(靜態的)(實施人的能力及努力度)(動態的)Page4of37例(現狀)50%=100%×50%(改善一)100%=200%×50%(改善二)100%=100%×100%以上內容事實上一直在企業內容進行著,唯第(1)項其設備投資及研究費用花費較大,所以PAC制度的著眼法比較重視第(2)項,且以有系統的方法積極致力於維持高比值的實施效率來提高生產力.二、PAC(PerformanceAnalysisControl)的概要1.何謂(PAC)?●(PAC)為(PerformanceAnalysisControl)之縮寫,按其英文字母之解釋為實施效率的分析與管理.此制度為日本能率管理協會門田武治所倡導,其日文原義為(能率管理),引進國內后亦有的稱其為(績效管理).●PAC制度是基於作來能力的維持及人員(投備)的實施效率提高的一種手法.2.實施效率的意義:(1)實施效率概要:投入工時移動時間非移動時間(實際工時)(除外工時)產出工時標準時間(規定的標準作業的必要工作實施效率=實勤時間(投入工時,出勤卡上的時間)產出工時(出產數量×標準時間)=實勤時間產出工時實勤工時一除外工時=×實勤工時一除外工時實勤工時生產設備效率等待休息……Page5of37實施效率雖因設備、不良品、等待材料等因素而變化,但實際上受以下兩原因影響變動更大:◇第一線督導者的作業指導及督導.◇作業者的工作意願.(2)實施效率的損失(對總出勤時間比)0102030405060%◇因作業者的理由◇因經營者、管理者的理由◇因不可避免的理由≒0A.因作業者責任所此起的:●因閑談而使作業中斷.●因忽視作業標準而產生無效作業.●因意願低落而使作業速度緩慢.●因不注意而產生的差誤.B.經營者、管理者、督導者的責任●因斷缺材料的等待●因機器故障而使作業中斷●因材料不良的作業損失●藍圖或作業指示不當的損失C.不可避免的理由●停電●災害(火災、意外等)事故●罷工(3)作業者實施效率的損失.作業者實施效率的損失,又可細分為下列數項,這些都是完全由本身控制範圍內的提高效率的要因.●短暫的作業休止的損失▲短暫時間的休息、偷賴,如廁所、喝水、商量閑談等.●作業速度的損失▲由作業速度控制的作業動作可由作業者本身調整.●設備能力有效利用的損失20~505~20Page6of37▲生產量減少的實施效率的損失▲標準技術條件的不勵行●動作效率的損失▲時間值根據動作方法而變化,標準時間為最少時間標準以外的動作均為動作效率的損失.3.實施效率的管理(1)人為的因素抑制下的生產●作業者的情緒狀態嚴重影響作業速度●由情緒產生的微小作業休止,影響設備的有效利用●團體的無言壓力抑制著個人的生產●作業者的工作效率管制●對改善后種種影響的心理要素(恐懼,抵抗)(2)實施效率的責任別分層管理●管理者責任的損失(廠長、課長、組長、領班)●作業者責任的損失(3)稼動率與能率的計算方法實勤工時一除外工時實際工時●稼動率==實勤工時實勤工時實勤工時綜(複)合效率稼動率(作業者責任)實際工時管理者責任的損失工時能率產出工時作業者責任的損失工時Page7of37產出工時產出工時●能率==實勤工時一除外工時實際工時產出工時●綜(複)合效率=實勤工時=稼動率×能率管理者責任作業者責任●稼動率:管理者、監督者責任的實施效率稱為〔稼動率〕,此代表著管理者、監督者的努力度及其管理能力.●能率:純粹的作業實施效率,此代表作業者的努力度.三、PAC制度的五大特徵:1.以科學的標準時間為根據來作為測定實施效率的基礎.●測定與評價實施效率,進行個人之管理時,是以〔標準時間〕作為基準尺度.●〔實施效率〕是針對既定的製造方式或作業方法實施作業而衡量其效率.此種製造方式作業方法用時間為量,表現出來的就是〔標準時間〕●能率(作業者責任的部分)在80~90%以下時,表示在一天的時間之運用中,一定有機械操作、定員、作業動作,或標準方法等某一方面有顯著的差錯存在.●能把製造方式作業方法的問題點顯示出來的,就是〔標準時間〕.2.第一線督導者的指導能力取代金錢的刺激.●刺激太大的效率獎金制度有的對作業者的效率提高反而有妨礙,因為作業者常會對將來作業條件的變化產生高度的不安感(如不習慣的新設備、新作業方式的引進,配置變更、管理的強化、體力或健康裹弱的效率低下、收入減少的不安,裁員……等)而實施效率或工作量常被一股很強的抑制力壓至一個適當的水準,以致上昇幅度極度其微小.●PAC制度中實施效率與薪資無關,對工作量的抑制力比較弱,效率提昇的幅度遠比效率獎金制度來得大.Page8of37●在PAC制度中特別強調以賦予第一線督導的指導,動機來替代作業者對金錢的動機.●第一線的督導者應與員工多接觸,隨時指導作業損,消除三無(無關心、無氣力、無責任)的心理,恢復其工作活力,所以第一線督導者是PAC制度成敗的關鍵.3.實施效率按職位責任別分層分離管理.●稼動率(直接率)為管理者的責任●作業實施效率(能率)是作業者的責任●除外工時依各層職別而分別區分責任之歸屬.&以作業實施效率(能率)分別乘以各職位別的稼動率即得各該職位別的實施效率.通常可分為三層:廠長實施效率課長實施效率組長實施效率綜合效率=×××工廠綜合效率廠長稼動率課綜合效率課長稼動率組綜合效率組長稼動率工廠實勤工時(就業工時)工廠實際工時廠長責任除外工時課實際工時課長責任除外工時組實際工時組長責任除外工時產出工時作業員責任浪費工時作業實施效率(能弦)組長責任稼動率課長責任稼動率廠長責任稼動率Page9of37產出工時=(作業實施產率)實勤工時-(組長+課長+廠長)責任除外工時實勤工時-(組長+課長+廠長)責任除外工時×(組長稼動率)實勤工時一廠長責任除外工時實勤工時一廠長責任除外工時×(課長稼動率)實勤工時產生工時=(廠長稼動率)實勤工時&職位責任別除外工時分類(例):責任名稱內容領班機械等待料件等待其他等待作業指導報告疏漏工時故障、修理缺件等待作業指示做原則上的指導日報與出勤卡之時間差課長整理、盤點會議、教育不良、整修(管理者責任)計劃訓練課長、廠長所指示的月中例會、朝會材料不良、圖面錯誤新進人員廠長工場行事不可避免的理由消防訓練、健康診斷、廠長訓話停水、停電、災害、工會活動Page10of37&區分責任別稼動率之目的非在追究責任,而是使〔問題數字化〕充分顯現問題點,以便於分工合作改善消除之.4.有關實施效率的分析報告在PAC制度不可說是仰賴第一線督導者指導能力之發揮,故作業實施必讓領班及管理者確實完全掌握清楚.通常需按個人別、制程別、生產線之實績分析報告之,其效率分析的要點如下:(1)加工效率與準備效率分離●容易發掘問題點●準備作業,作業者由自由度大,較容易造成時間的浪費(2)配員與作業速度之差異分析●有無過剩人員●作業速度太快或緩慢(3)掌握不良或重修的損失●僅以合格數計算產量工時●不良品的加工工時包含進去計算產量工時,分別計算分離效率.(4)手作業實施效率的分離●含有機械時間的作業,僅僅將其中手作業的部分計算實施效率,作為作業指導的參考數據.(5)機械使用效率●標準機器使用時間外實績機器時間之比5.調整適當配員的機動部門由於每天缺勤人員與產品的變化,影響各制程的定員人數的控制.因引有必要成立機動部門以有限的保有人員做最有效的利用,隨時支援缺員的部門.(1)機動部門的優點:●促進人員過多或不足之通融,迅速決定配置.●可以嚴格執行人員定員配置之方針●促進提高實效率,寧可少要人,不願多要人Page11of37●培養多能專長的人才(2)機動部門的運用:●以最低限度的人員配置給現場,多餘的編入機動部門●每天早上各單位向機動部門的負責人提出申請支援.(以上午、下午、半天為單位之原則來掌握時間較佳).(3)機動部門構成之要件:●具有乙級平均技術者●負責人以能掌握部屬的人才為宜(尤其人事方面的指導協調).●歸建時以本人的希望為優先安排工作部門●取得晉升資格前之磨練四、PAC管理的目的及其與工場、企業管理之關系1.PAC管理、工廠管理與企業管理之關系●生產活動的三大要--材料、設備、人員,而PAC制度系以其中之人員為主要對象,而以鼓勵從事人員士氣,激發其工作精神為主要目標.同時採用〔標準時間〕作為基準尺度來衡量評價並管制作業員的績效,並不斷地回饋改進,以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PAC管理所管制的主要對象為〔人員、士氣與方法〕●對於整個工廠之管理而言尚需加上材料及設備之管制●企業經營除以上材料、設備、人員、士氣、方法外,還應包含產品的銷售,顧客之爭取,市場之開拓,以及資金籌措與運用.●事實上在企業組織內往往沒有多項之管理制度,彼此之間均有互相關連,故無絕對界限,須能產生交互作用,相輔相成,才能在企業內發揮整體功能.企業管理工廠管理Page12of37能率管理2.PAC管理的目的:●掌握阻礙生產的主要原因,以便採取具體的改善行動.●明確劃分權責,作為主管部門評價制度之基礎.●加強基層干部的責任感,使從業員素質提高,並增加工作熱忱與意願.●實施標準化,促進技術改良,以提高技術水準.●提高現場及企業全體同仁之管理水準.●作為成本低減活動及成本控制之基礎.●作業員工效率之確實評價、關連獎金制度之改革,及員工待遇之合理化.●生產性向上及其他各種指標、管理指標等之提供.五、時間記錄制度介紹1.PAC制度之推行必需配合嚴密的〔時間記錄制度〕才能奏效2.確實掌握人員工作實態及發掘阻礙生產的原因,基本上應從管制作業員耗用時間的有效程度著手.3.具體的方法是把各項無效的時間作成詳細的記錄,然后加以分類統計,使〔問題數字化〕顯現出來,以便檢討改進.4.工廠內所耗用之工時,可分為〔生產性的〕與〔非生產性〕二大類.5.非生產性的時間依其性質可分為〔無效的〕與〔有效的〕二項.例如:空閑時間即屬無效的時間,修理機器即屬間接的時間.6.〔空閑〕與〔間接〕的時間都是一種損失,這便是時間記錄制度分析的重點.7.PAC管理除了〔空閑〕與〔間接〕的時間必須掌握外,尚需加上〔無標〕一項(系指耗用於沒有訂定標準的時間).Money資金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Man人員Morale士氣Machine設備Market市場Page13of378.各項時間根據其內
本文标题:PAC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0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