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从19世纪初到21世纪乔治.华成顿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政策方针。孤立主义有三个基本特点: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核心是最后一点,即不介入欧洲争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期1、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2、19世纪末20世纪初3、一战开始后4、30年代——1945年5、二战以后至今(1)冷战时期(2)冷战结束后一、北美大陆扩张阶段1、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表现:(1)门罗主义(2)加入瓜分中国行列、(3)入侵日本特点:原因:重点在西半球对欧洲不干涉在华追随英国进行外交讹诈经济军事实力不足;忙于国内事务(美国内战)门罗主义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如何评价“门罗主义”?抵御欧洲列强的干涉,有自卫性质伺机在美洲进行扩张,有侵略性阻止了英国在拉美扩张的野心。19世纪中期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先后强迫清政策签订了哪些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2、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特点:原因:二、确立西半球霸主地位,加强亚太地区扩张泛美主义、大棒与金元并用政策、美西战争、门户开放政策从西半球到亚太地区方式是大棒与金元并用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经济发展,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泛美主义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奉行扩张政策,拉美成为美国侵略的首要目标。经美国国务卿布莱恩建议,于1889~1890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次泛美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改称美洲共和国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该联盟成为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从此美国接过泛美团结的口号,利用泛美会议,宣传美洲各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加强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下,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目标,泛美主义则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这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泛美会议开过8次,泛美联盟总干事始终由美国人独占。大棒与金元外交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罗斯福根据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1903年,罗斯福参与策划并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1904年,美国又出动军舰,迫使多米尼加共和国将一切关税交给美国管理。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罗斯福一再出动武装力量,肆意干涉他国的作法,激起拉丁美洲各国的强烈反对,也引起本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罗斯福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门户开放: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主张――“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实质:为分享侵华权益,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挤垮对手以便独占中国。影响:(1)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3)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提出原因此政策最先是一种专门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后来则成为海外扩张时期美国外交的指南,它反映了美国国立上升、但实力又不敌英法等列强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打着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旗号,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扩大美国的海外利益,同其他列强争夺海外市场。清朝第一批留美儿童3、一战爆发后表现:特点:原因:三、开始争夺欧洲控制权,谋求世界霸权一战中从“中立”到参战,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原则,争夺制海权、金元外交政策,干涉欧洲战债和赔款问题积极插手欧洲事务方式以经济侵略为主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欧洲国家被削弱金元外交政策美国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老罗斯福,美国第26任总统(1901-1909))实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制海权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中,由英美日法意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中,将美国的主力舰吨位同英国相同,同时又限制日本的主力舰吨位,遏制其在亚洲海域的影响力四、从孤立主义到谋求世界霸权(30年代----1945年)表现:美国中立法、绥靖政策、反法西斯同盟特点:在徘徊中艰难决定原因:(1)前期经济危机的打击。(2)后期因为日侵犯了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中立法美国政府于1930年代所通过一系列法案的总称。这些法案是用以回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和亚洲日益混乱的局面。美国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这间接导致美国本土孤立主义的兴起,希望美国不牵涉在国际的斗争中,从而促成了中立法的制定。中立法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因为条文不分侵略国和受害国,单纯以“交战国”平等地对待她们。这些法例亦限制了美国政府协助英国对抗纳粹德国的力度。1941年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使法案被废除。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政策转向美国对法西斯的妥协退让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日本加紧在亚太地区扩张。美国也在20世纪40年代初被卷入大西洋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修改了“中立法”,后又通过“租借法案”。珍珠港事件后,美对日作战,推动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并与苏英等国协同作战,安排战后问题,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五、全球霸权,谋求世界主宰地位表现:特点:原因: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意识形态之争(1)冷战时期(1945年~~20世纪90年代以前)冷战(欧洲)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裂德国,扶植西德热战(亚洲)扶蒋反共(中国)侵略朝鲜侵略越南扶蒋反共1945年9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美国大使赫尔利、蒋介石一起合影.jpg侵略朝鲜周恩来接见建国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体育代表团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里根里根访华(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表现:特点:原因: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伊拉克战争等等★联系所学知识,从美国外交政策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认识与启示。思考二、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认识1、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为核心2、基本依据:综合国力3、本质特点:谋求霸权4、一贯特点:欺骗性、伪装性(以“公正”为幌子,用资本作渗透,以武力相威胁)
本文标题: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0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