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运用情感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1)
运用情感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摘要: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而建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正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机制巧妙地将对立的师生关系转化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同时也论述了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关键词:和谐以人为本情感以情感人多元评价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口号的响亮提出,“和谐”一词倍受大家关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自然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体现了“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目前,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师生关系较过去有所改善,换句话说,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在力求改变以往师生关系的不利因素,但是,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仍然时有出现,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到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影响到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充分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古人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十分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师生个性相融的和谐关系,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学习,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系对师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情—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人们常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着“人情味”的世界里,这“人情味”又可以分为“人”“情”“味”人的世界,情的天地,有味道的人生。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语言教学的优势,紧紧抓住情感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机智、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遨游知识的海洋,采集丰硕的果实。荣事业,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重要任务。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因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结成怎样的情感关系便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对他既是尊重敬仰又亲密无间,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也曾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从中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师生之间便建立了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只有结成了主体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教学世界大的“我”与“你”的相遇,以及心灵之间的真诚对话,简而言之,师生同为主体,他们之间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只有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有了一定的情感,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二.循循善诱运用情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使学生“信其道,仰其行,作为教师,不但要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多才,更要做到言教与身教的并重。才能真正的教书育人,才能优化教学管理。刚进入这所学校工作时,领导安排我去教二年级。这群孩子,学生很听话、很乖。当我走进教室时,一个个正襟危坐,双手平放桌上,昂首挺胸,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其中有一个同学很不老实,我留意了几次。后来经其他教师得知,这是一个二年级的留级生,成绩很差,行为习惯也差。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他我特别留心。争强好胜的我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总希望他们处处胜人一筹,对于会严重影响班级纪律的现象更是“深恶痛绝”。那天上课,刚一会儿,我就发现他开始按捺不住了,在做一些小动作,直接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我顿时火冒三丈,三步并两步来到他的座位前,把他拖起来,并且非常严厉地说:“给我站起来听”他一动不动,坐在原位上,见此情形我更火了,猛的把他拖出来,此时,他竟然用力的跟我抗衡起来,这时全班同学都望向他,我让其他同学不要去看他,但结果事与愿违。因此,这节课上得很失败,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我本来也是为了能让全班同学认真听课,为了维持课堂秩序,结果却引了了这场小战争,没上完,同学们也受到了影响,之后,我发现他依然像以前一样,但变得少言少语了,我的言行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如果当时能够换一种方式的话或许也不至于这样。从这件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情而不能用“武”。用情感化教育他们。俄罗斯有句谚语说得好:“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为那些所谓“难看”的学生,更需要我们去呵护,更需要我们去扶持,他们比那些优等生更加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用真情来和学生建立一种人道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学生可以主动地向教师请教不明白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优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紧张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拥有了无限权威,教师话语霸权、行为霸权使学生被动依附在教师的权威之下,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恶化。而师生关系分裂最根本的因素是师生关系缺少公正,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实践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对话以达到共知共识,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公正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在轻松的、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但是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正现象。由于众多的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师生之间的差异或者根本就无视这种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与学生形成的关系中体现了更多的随意性或者个人偏好,存在着极大的不公正,师生关系恶化,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究竟如何在教学中把情感运用到极致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2.1树立正确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应该树立“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观念。2.1.1学生真实的内心经验和情感,教师应该采取换位思考方式,从学生的角色出发来思考问题。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生活情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老师不但要善于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句还应做到能使寻常的词句渗透感情色彩。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充满感情色彩,没有情感的语言是沧桑无力的,又怎能谈得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2.1.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接触一个新的班级时,必须要深入理解学生不光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习惯、人生观。2.1.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大胆评价,让他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观点必然超出平日里墨守成规的一些固定观点,必然会出现独到的理解,创新的思维,教师只要适时给予其积极合理的引导。2.1.4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身份与学生交往,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另一方面,生生这间也必须是平等的。不能以教师的个人主观的情感对待学生,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2.2采取多元评价在评价学生时,不应该把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标准下而应对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重视和珍惜每一个学生人们做事情的兴趣,更能坚持人们做事的信念。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拥有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必然会向着和谐、民主的方向前进。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允许他们拥有发言的权力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学生只有得到了应有的尊重、重视,才算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体验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促使他们摆脱老师霸权的阴影,从而主动和教师结成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多元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强迫性的学习为主动的、愉快的学习。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无疑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对有的评价形式,学生一开始热情很高,时间久了,学生的热情有所下降。且评价内容项目繁多,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又不利于评价的持续发展。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在标准方面下工夫,抓好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规范一些有效的准则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地活动中去,为打好语言文字基础,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创造优越条件。同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者更好地沟通,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将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2.3用真情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是单纯知识的传递,其中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而老师除了知识非常渊博之外,更要学会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感情,用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学语文不是为了用语文,而是为了“享受语文”,可见语文的魅力是无穷大的。2.3.1对学生而言,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他们发展的原动力。正如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只有对某个事物有了感情,才会去接近他,了解他,喜欢他。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学科,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饱满积极的热情投身学习。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比如在教授《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正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激起内心的感情波澜。另外,情感也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心理需要,孩子在入学前主要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以及爱自己的父母,而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地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所产生的爱转移到老师的身上,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他。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感到教师的高大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有学问,什么都懂。因此,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2.3.2就教师而言,师生间的积极情感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作用。教师对学生付出发自内心的爱。如:“润物细无声”的三春甘霖,学生从教师的辛勤耕耘中体会,感受到了教师的爱,自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尊师情感。总之,积极情感会使师生产生“心心相印”“忧乐于共”“亲密无间”的心理关系,一方面,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会进一步诱发教师的爱。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学科,首先是要让他喜欢你这位老师,只有喜欢了你这位老师,他才会喜欢你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爱之情呢,这就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自身如果没真挚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又怎能用他的语言去征服学生,说服学生呢?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能够感染和启发学生,教师的感情能够引出学生的情,即所谓,要想学生有情,教师必须先有情。首先,教师要具有爱学生的真情,做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能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能够
本文标题:运用情感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1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