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海伦·凯勒生平•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梅西成为凯勒的老师。•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1908–1913《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30年旅游英国。•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莎莉文去世。•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着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作品《我的一生》《我的天地》一、作家作品海伦·凯勒原本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她一岁半时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听不见、看不见,也无法开口说话。从此,海伦·凯勒就在黑暗中摸索着,她变得很孤僻,没有同情心,脾气也很暴躁。这个时候,莎莉文老师来到了她的身边,开启了她黑暗的内心,激起她探索外界的欲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最终,海伦·凯勒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战胜了命运的挑战,在黑暗中找到了自己的光明,并完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著作,将她心中的温暖传给了全世界。本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二、背景三、补充字词抚摸(fǔ)幼稚(zhì)曙光(shǔ)繁殖(zhí)肤浅(fū)时髦(máo)贫民窟(kū)厄运(è)度过:主要是带时间性的经过,如:这个五一假期在海边度过。渡过:主要指的是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首先是涉水的空间转移,另外,也用于比喻义的通过,如:渡过艰难险阻,渡过难关。四、文章结构一(1-7)(引子)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引出下文。二(8-31)(主体)以时间为单位,叙述假设中的三天活动。三(32-33)(结语)对能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提出忠告。五、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7)1.理解第一段“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强调生命的价值。”?这可以看成她的人生宣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人生态度: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2.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患过几天盲聋症将是一种幸福?健康人如果经历过黑暗和哑默的痛苦,就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光明和畅所欲言的自由。3.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提到一位朋友从树林里远足而来却什么也没看到的事情?这位朋友是一个视力健全的人,却对身边的美好事物视而不见,含蓄地批评了正常人不珍惜视力的行为。同时,与“我”形成对比,表达了“我”对光明的渴望,从而引出下文,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4.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眼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美丽。作者仅凭细腻的触觉就能将森林里丰富多彩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体现了她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其积极的生活态度。5.第五段的作用?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并由此引出下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五、课文分析—第二部分(8-31)分三层:第一层(9-14)第一天第二层(15-23)第二天第三层(24-31)第三天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第一天白天看人(老师,朋友),小狗,房间,自然风光夜晚回忆第二天白天看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夜晚看戏,欣赏戏剧文学第三天白天看郊区和城市,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她是怎样的人第一天白天看人(老师,朋友),小狗,房间,自然风光夜晚回忆◆第一层(9-14)第一天1.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老师的脸?这位老师是怎样的人?(1)因为梅西太太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来到“我”家,给“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给我耐心温柔的教育。(2)梅西太太温和友好、坚定顽强、又富有同情心。2.“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指老师让她从最普通的事物开始逐步认识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也使她有了更丰富的精神生活。3.“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象铭刻在我的心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端详朋友的面孔,又想看婴儿的面孔?(1)在心中铭记那些给了她无私关怀的人的形象。(2)要把朋友铭刻在心中,还要感受婴儿天真无邪的美和生机。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她是怎样的人第一天白天看人(老师,朋友),小狗,房间,自然风光夜晚回忆表现作者对亲情与自然的重视善良◆第二层(15-23)第二天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她是怎样的人第二天白天看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夜晚看戏,欣赏戏剧文学1.理解第15段,“黑夜变为白昼……大地”?日光之美,是自然之美,也是战胜黑暗力量的象征,对日出的渴望,正表现作者渴望见到光明的迫切心情。2.第19段,参观艺术博物馆的目的?设法通过艺术去窥视人类精神的侧面,搜寻人类的灵魂。3.第19段,“训练眼睛”?有视觉的人从事使人“着迷的研究”?(1)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形式和颜色的品质优劣,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2)能够通过训练,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第二层(15-23)第二天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她是怎样的人第二天白天看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夜晚看戏,欣赏戏剧文学对人类历史、文明、文化和精神的关注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三层(24-31)第三天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她是怎样的人第三天白天看郊区和城市,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1.第25—29主要写了什么?作者通过想象的方式,写她所要看到的城市的方方面面。2.第26段,“看到他们的笑颜……充满同情”的修辞及含义?(1)排比。(2)作者的感情变化和世人息息相连,表现了她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本性。3.第28段,“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一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一个残疾人本该让世人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别人,表达了对世人博爱的襟怀。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4.理解第29段,“有些景象令人愉快……关闭思想”,这一句可以看出海伦的性格?(1)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一个残疾人本该让世人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别人,表达了对世人博爱的襟怀。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2)让人们不要对“凄惨”“伤感”“闭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尽管她善良,但她并不回避世间的阴暗和痛苦,她客观、冷静,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这也是她另外一个突出的精神品质。5.理解第30段,“但是,我担心……人类心灵中的谐音”?“还会”“再次”强调到剧院去的次数的频繁,“跑”突出了心情的急切,“热闹而有趣”写出了戏剧的特点(喜剧),给生活带来喜悦,“谐音”指生活中的喜悦和美好。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向往、热爱,着意寻求生活中的喜悦和美好。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说是在绝境中创造的。从人的本体角度来看,这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她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6.第30段,作者为什么最后要看“热闹而有趣的戏剧”?(从中看出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第三层(24-31)第三天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她是怎样的人第三天白天看郊区和城市,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全面考察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第三天白天看郊区和城市,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全面考察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第二天白天看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夜晚看戏,欣赏戏剧文学对人类历史、文明、文化和精神的关注积极进取的精神时间“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她是怎样的人第一天白天看人(老师,朋友),小狗,房间,自然风光夜晚回忆表现作者对亲情与自然的重视善良五、课文分析—第三部分(32-33)作者对世人的忠告?呼吁?◆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作者是如何安排仅有的三天光明的?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这样安排的目的?作者想以此来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这种幸福。(1)第一天,端详周围关心过她的人,了解生活的环境;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关心戏剧、电影等文化情况;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区。(2)这样安排三天活动的目的是全面考察人类的生活,涉及自己的感情生活、人类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者试图通过自己假设的三天生活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光阴。(1)对世人的规劝。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盲人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2)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虽然身有残疾,面对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却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价值。同时,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交流,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一个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节选部分中,有7个地方提到了“有视力的人”,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作者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命运的多舛,而是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待生活的热切、坦诚和真挚,和那种面对残疾表现出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在朴素甚至接近于家常的话语中,她表露出对世间万物的爱和热切的希望。总结六、课文主旨文章通过想象的表现手法,描述了自己三天的
本文标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3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