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教学楼的设计方案目录一、概述二、设计依据三、总体设计说明四、分项防雷设计五、配电系统的防护六、工程预算七、维护与管理一、概述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亿次雷暴发生,每秒钟的地闪就有30-100次,平均每天发生闪电800万次。雷暴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大风、强光、强电场、强电流、强声波、强电磁脉冲辐射、无线电噪声等,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所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雷电防护显得尤为重要。2、该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长75米,总宽21米,高为19米。接地电阻为1.5Ω,土壤电阻率有352.73Ω·m,建筑物楼顶有长为48.5米的水管。建筑物内电子设备比较多。如图:引下线注释:避雷带阶梯教室水管新教学楼沉降缝制图西云志春新楼平面图二、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三、总体设计说明1、建筑物内除一楼没有电子设备,其它二至六楼都有电子设备。因为该建筑物为教学办公场所,周围还有图书馆和现代管理系与体育与艺术系系楼,所以是人员密集的地方。2、新楼的防护分区:根据南昌市年均雷暴日56.4可确定为高雷区.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根据N=kNgAeNg=0.024Td1.3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k雷击次数校正系数.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Td该地区的年平均雷电日为56.4d/aN1=kNgAeNg=0.024Td1.3=4.54Ae=[LW+2(L+W)·√(H(200-H)+πH(200-H)]·10-6=0.039雷击次数为:N1=kNgAe=1*4.54*0.039=0.18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3条要求,其属于标准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办公建筑物。因此应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3、主要保护建筑物内人和电子设备。四、分项防雷设计1、接闪器沿建筑物顶的女儿墙敷设一圈Φ8mm镀锌圆钢,距离女儿墙15mm敷设,间距1.5cm,并且每个1.5m用支撑卡子支撑。在建筑物顶的金属物体应于避雷带连接。2、引下线引下线采用建筑物主钢筋,并经最短线路接地。采用引下线的规格为:圆钢直径为8mm,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为1.8m,并在地面上1.7m至地面0.3m的一段接地线采取镀锌角钢作为保护措施。引下线至少隔18米一根。3、接地装置接地体采用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采用镀锌角钢和镀锌扁钢。扁钢长度为2.5m,厚度4mm,截面为100m㎡,两接地体之间距离为5m,垂直接地体采用角钢连接,扁钢放置于沟内,埋置深度不应小于0.6m。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焊接的方法连接,扁钢应侧放以便焊接。焊接处采用涂防腐漆。为防止低压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装置距离建筑物入口及其人行道不应小于3m,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埋藏深度不应小于1m或者局部包以绝缘物。地板支架等电位跨接等电位连接位等电位网格与柱内钢筋连接点-4*40扁铜带交插点以膨胀螺栓固定-4*40扁铜带等电位连接网格机房等电位网格布置图等电位网格布置图校对审核设计4、等电位连接建筑物内有电子设备所以根据规范应该对其做等电位连接。所有进入建筑物的电缆均应在学校中配电线路进入新楼配电柜前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在电子设备与办公室以及各个实验室内设置局部等电位端子板。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连接,采用16mm2金属板。如图:等电位连接图制图云志春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电源线信号线房电配总校学箱电配层楼设备电子5、屏蔽设计建议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和金属框架钢窗等金属物组成屏蔽网进行屏蔽保护。五、配电系统的防护六、工程预算七、维护与管理
本文标题:设计方案的格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5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