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第二讲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模式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简而言之:一种经验性的模板。具有继承性和再加工性。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改造整合式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专题式自主课题式记录本式项目引导式(一)改造整合式九十年代班团队活动、晨会(夕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六大类活动课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要求,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活动的开放性等,将原先的班团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加以改造和有机整合,将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之中。现在优点教师操作起来驾轻就熟,难度降低,有利于保持和发扬学校的特色。适用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较为困难的学校。缺点受惯性影响,实施过程容易步入旧的窠臼,走老路,活动的综合性不够,探究性不够,甚至成为一种特长训练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二)学科延伸式以学科为基点,延伸开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课程内容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又要相对侧重于某个学科,例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等。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标准定义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各门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将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一般的综合实践活动截然分开。因此,课程的选题就直接来源于学科内容的启发,由此拓展延伸开去,就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专题。例如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化学实验这种模式的优点:有利于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加大整个课程体系综合的力度,加深研究性学习的深度,而且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等。(三)条块分割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非指定领域进行条块分割,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时或者不同的年级分别开设,或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单列课时,剩余的课时再另做安排。对这一模式的批判较多,主要理由在于很多人认为这一模式机械理解并分割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几块内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应贯穿于其他各块内容中,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贯穿其中的核心。这种条块式分割的课程实施方式有悖于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究其原因,因为长期受“学科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做一门“学科”。通过条块分割,原本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师们的眼里立刻变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这一模式优点:便于操作,不管是在课时的分配上,还是在师资方面,教师都习惯于这样类似分科式教学的模式,而且每一块内容都分工明确,不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这一模式缺点是:分割过细,学生的学习内容往往由学校决定;会缺乏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课程内容的空间;而且有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各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四)系列专题式课程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维度划分为几个大的专题,在这些大的专题下又形成一系列的小专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围绕这些专题有序展开。日本于1999年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标准。设计了如: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健康等几个主题。各学校围绕专题展开,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呈现螺旋式上升。到四五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逐渐增强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非指定性主题活动,也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专题。此外,比较常见的主要是从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他人、我与自己等几个维度,确定几个大的专题,然后再将这几个大的专题划分成若干系列小专题,然后根据不同的年级,围绕这些专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模式体现了一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学生在进行课程的学习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生不知道他们真正喜欢学习什么,也并不明确如何选择学习内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教师的指导和宏观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学生是在成长变化的,他们的兴趣可以逐渐培养。为此,经过全面规划的系列专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让学生接触更为丰富的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健全的人格。这一模式优点:计划性更强、系统性更强、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操作起来井然有序,比较适合较低年级的学生。缺点:灵活机动性显得不够,由于这些专题往往是教师事先拟定的,所以有时无法完全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等。(五)自主课题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然后几个学生形成一个课题组,围绕课题展开研究,聘请相关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最后,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最普遍这一模式优点:能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的权利;研究相对比较深入,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规范和研究方法有利。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研究过程的规范,使得学生研究课题的程序过于繁琐,学生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写课题的研究报告上以及填写各种表格上了;专业性太强,使一些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研究的周期一般也比较长,一个学期只能研究1—2个课题;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求较高。建议这一模式在初高中阶段采用。缺点:(六)记录本式通过一个载体,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起来有所依托。很新比如,某小学的“信息采集本”有要求摘抄优美字句的,有要求课外阅读并撰写读后感的,有要求创作的,有要求参与社会实践并记录自身体验的,有要求进行手工制作的等等较有新意,借用载体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优点在于让师生的活动有所依托,开展起来难度降低,结构性增强、计划性系统性增强,内容全面,涉及面广。这一模式的优点:“信息采集本”之类的记录本,作为一个过程性材料,就如同档案袋一样,记载了学生的成长历程、体验历程、实践历程。是一笔财富缺点:记录本上的要求千篇一律,过于统一,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记录本作为一种文本,有局限,学生丰富的体验、能力的发展有时无法用文本的形式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内容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另外这种记录本的造价也比较高。(七)项目引导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合作来解决跨专业问题的教学活动形式。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往往通过某一项目的确立、计划、实施和评价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即围绕制作某一特定的产品来进行教学。由中德合作苏州劳技师资培训中心与所属十所试点学校在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德国项目课程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以高质量的技术教育著称的德国,项目课程在技术教育领域被广泛推崇,是普通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缺点:在普通教育领域运用不太广泛,教师对这一模式也并不是十分熟悉。二、如何看待和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实施模式(一)首先我们要有宽容的态度。(二)在我们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不妨尝试先回到原点。(三)呼唤教育者的实践智慧和实践精神。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加强课程之间联系,增强课程综合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谢谢!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第二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6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