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年春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课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专题七整体感知2知识梳理3合作探究4拓展深化5随堂演练6强化作业7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1920~1922年,瞿秋白在苏俄留学,在采访考察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新经济政策对于社会实际生活带来的变化。“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中国茶是请客的佳味。现在丰富得多了……”他高度评价了新经济政策对巩固工农联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功绩。他指出:“工农政府从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国内经济生活都因自由商务的开放而渐渐发展”俄国“复活”了!因而他由衷地称赞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革命党的第二篇”,是“社会革命史之第二篇”。本课向你介绍的,就是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后苏俄社会经济政策生活的巨大变迁。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苏俄十月革命后初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识梳理•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__________政权扼杀在摇篮中。•(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社会主义苏维埃•2.内容•(1)农业:实行____________。•(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__________,实行实物配给制。•(4)强制劳动:实行成年人__________制。余粮收集制高度集中自由贸易劳动义务•3.特点•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4.影响•(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2)消极方面: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________的反对。农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战争结束后应适时改变;具有了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归国有、实物配给制;实践证明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基本上是正确的,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1)原因:•①战争破坏:四年__________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②自然灾害:1920~1921年的大旱灾,_______产量急剧下降。•③政策因素: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世界大战粮食•(2)表现:•①工农业: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②人民生活: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许多人死于饥饿。•2.政治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②直接原因: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____________得到强化。•(2)表现:•①在农村: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②在城市: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_______抗议。•③水兵叛乱: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牵动着军队士兵,____________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罢工喀琅施塔得•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实物税•3.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①改变国营企业__________管理的办法②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__________③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__________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__________的工资制高度集中经济核算自由贸易按劳取酬•新经济政策有怎样的特点?•(1)管理建设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影响•(1)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__________打下坚实的基础。•(2)巩固了__________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工业化工农•5.评价•(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俄国向__________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合作探究•【史料】•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苏共决议汇编》•材料三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时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问题】•(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主要历史背景。•(2)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3)有人认为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爆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2)措施:实行粮食税。原因: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提高当时的劳动生产率。•(3)观点:不正确。理由:无产阶级掌握苏俄政权,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实行粮食税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之一,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拓展深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对象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处于战争环境,形势险恶,物资极度匮乏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结束;经济形势严峻,出现政治危机目的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把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流通禁止商品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对象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后引起社会动乱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认识(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2)任何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3)每次改革都有其积极性,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特别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原则和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2014·新课标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本题以苏联企业为切入,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苏联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允许外国经营企业,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D项。通过苏联自主建设,A、C两项不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随堂演练1.(2013·德州模拟)“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认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中的“国有化”“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即计划、余粮收集制等,因此,这一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正确。•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信息“把粮食、石磨都抬走”,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3.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痛惜地哭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答案】A•【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以逐步恢复发展生产。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由此判断材料中的人没有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4.“……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材料中省略号部分所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罗斯福新政•【答案】B•【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自由贸易;分配,工资制。其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5.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D.允许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苏俄政府允许私人开办大部分小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资源,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与题干信息中的“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相符,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均可以排除。强化作业(点此链接)
本文标题:2015年春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6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