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鸭病诊治图谱--浆膜炎图谱
鸭病诊治图谱•六和技术部李道坤•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北京、广州等地陆续发现,据初步调查,很多大型鸭场,特别是在育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鸭场常有发生。发病率最高可达60%以上,死亡率在5%一20%,是养鸭场造成成活率低和体重减轻,废弃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个体户养少量雏鸭,很少发病。•发病原因本病的病原叫鸭疫里氏杆菌(原称鸭疫巴氏杆菌)(图)。主要侵害2—8周龄的鸭,尤其是2—4周龄的鸭,成年鸭和l周龄以内的小鸭不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特别是秋末和冬春季节为甚,主要经呼吸道或经皮肤外伤感染。由于育雏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粗放,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水平过低等均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地面育雏也可因垫草潮湿、不洁、反复使用而污染了细菌,当小鸭脚掌皮肤擦伤或刺伤后受到细菌感染而患病。本病除鸭子外,鹅、火鸡、鸡亦可感染,但很少见有发病者。小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本病多呈急性发作,主要症状为嗜眠,缩脖或嘴触地面,腿发软,不愿走动或行走时打晃(图)。常见病鸭仰卧。双腿划动呈游泳状。不食或少食,眼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常被粘连,甚至脱落。鼻孔也有粘液。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小鸭出现腹部膨胀,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摆尾,头向后背,两腿伸张,呈角弓反张姿式,不久即死亡。病程一般为l一3天,中鸭(4—7周龄)病程可延至l周或l周以上。少数病例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头颈歪斜,遇有惊扰时,小鸭不断鸣叫,且颈部弯转90度左右,转圈或倒退(图),这样的慢性病例可以长期存活,但发育不良逐渐消瘦,有时易被其它健康鸭践踏或压死。•剖检急性死亡的病例主要病变在心脏、肝脏或气囊;心包膜增厚混浊,肝脏表面有一层纤维素性薄膜,易剥离,气囊混浊增厚。少数病例有输卵管炎或关节炎(图)。•防治预防本病,首先要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特别是注意通风换气,雏舍保持干燥,注意防寒以及改变饲养密度。最好能做到“全进全出”。育雏室经彻底消毒后再用。如果是网上育雏则于进雏前,用高压水笼头冲洗网子和地面、食槽或饲料盘、水槽等,后将室内关闭,用福尔马林熏蒸,常有良好的效果。地面育雏要勤换垫草。如果很难做到以上要求,则可于病初采用药物防治,即用氯霉素(500克/吨料)、盐酸林肯霉素(200克/吨料)或5%恩诺沙星液(每毫升加l公斤水)连用3—5天,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死鸭肝脏涂片,荧光抗体染色。菌体呈现出环状黄绿色荧光(特异性、快速诊治)鸭疫里氏杆菌病:患鸭在病初表现为沉郁,厌食。病鸭有神经症状,有的打瞌睡.病鸭解剖后典型的斑驳脾.脾因白色的坏死灶而成花斑状.病鸭内脏器官与体壁形成粘连.病鸭脑有出血.有的充血.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精神沉郁,缩颈。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共济失调,走路时表现为倒退、左右摇摆等神经症状。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在后期常发生抽搐,痉挛等神经症状。鸭疫里氏杆菌病:鼻窦炎,病鸭两侧鼻窦高度肿大。斑马脾和纤维素性心包炎.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纤维性肝周炎。肝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有一定韧性的半透明纤维素性伪膜。鸭疫里氏杆菌病:纤维素性心包炎,病鸭心脏外膜覆盖灰白色的渗出物。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纤维素性气囊炎。气囊有混浊表现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的脚蹼有伤痕。鸭疫里氏杆菌病:关节炎,病鸭跗关节肿胀,切开关节可见腔内有混浊的渗出物。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的脑部淤血。鸭传染性浆膜炎:慢性病鸭头颈歪曲。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心包增厚,心外膜有纤维素渗出。肝脏微肿,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纤维素膜。鸭传染性浆膜炎:心包增厚,混浊,肝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气囊增厚、混浊,色淡黄;肝肿胀,表面有纤维素薄膜。角弓反张呼吸困难肝周炎心包炎
本文标题:鸭病诊治图谱--浆膜炎图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7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