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与管理
1第一部份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与管理基本知识一、土地开发整理概述(一)土地开发整理的涵义土地开发整理是在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土地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是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及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其类型有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二)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有三个方面:1、增加农用地即耕地面积;2、提高农用地即耕地的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3、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从而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三)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内容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土壤培肥工程、生态林工程等。土地平整工程:按项目区内不同土地坡度级设置不同高度的石坎或土地坎,采取挖高填低的办法进行土地平整。对裸岩石砾2地(即含有卧牛石的土地)设置干砌石坎,就地无石料来源的地块设置土坎。地块的带面宽度,不同坡度级取值不同,即坡度为00-50取值在10米以上、50-80为8米-10米、80-150为5米-8米、150-200为3米-5米。平整后地块的单块面积不得小于0.5亩,耕作层厚度不得低于30㎝。具体情况见下表原始地面坡度实施后单块地面坡度带宽(m)坎高(m)0°—5°3°100.65°—8°5°8—101.08°—15°5°5—81.215°—20°7°3—51.5道路工程:主要布置田间道(即机耕道)和生产道。田间道宽度为3.0米-4.0米,路缘为30cm×30cmM7.5浆砌石,M10砂浆压顶抹面,泥石路面;生产道宽0.6-0.8米,5-10㎝碎石路基,10㎝厚C15砼路面。农田水利工程:根据项目的水源情况和需水量情况设置蓄水池,同时配套设置排灌渠道。蓄水池池底采用15cm厚碎石垫层,15cm厚C15砼底板,四周侧墙采用M7.5砂浆砌石,M10砂浆2cm粉墙防渗,护栏高1.0m,采用24×12×6cm厚砖砌护栏。排灌渠道采用10cm厚C15砼底板、30cm厚M7.5砂浆浆砌石侧墙,M10砂浆2cm粉墙防渗。3土壤培肥工程:主要种植绿肥,发动农民施用农家肥。生态林工程:对项目区内的部分坡度较大和裸岩石砾地的含石量高的部分土地种植易保水固土林木作为生态防护林。(以上工程项目的设计详见规划设计报告)(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资预算项目的投资预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财建[2005]169号)等标准编制。在预算编制中,人工费,施工机械费,按定额标准,项目所需建筑材料的取费标准采用当年当地市场价格。(具体情况详见规划设计报告)项目的投资预算由工程施工费,其它费用和不可预见费三大部份组成。其中工程施工费占总投资的85.865﹪(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其它费用占总投资的12.175﹪(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其它管理费),不可预见费占总投资的1.96﹪。(五)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的来源1、开发未利用土地;2、土地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主要是对田土坎和零星地类(裸岩石砾地等)的整理;3、对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捞灾害)毁损的耕地、废弃矿山、农村宅基地等进行复垦增加耕地。4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状况(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人均耕地少、利用程度不高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四位,共有耕地19亿亩。但人均只有1.52亩,为世界人均耕地的45﹪,不到俄罗斯1∕8,美国的1∕6。2、优质耕地少,总体质量不高。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1∕3。3、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制约因素多。目前我国共有耕地资源后备资源约1.2亿亩,按60%的恳殖率计算,可开耕地7200万亩,约为我国现有耕地总量的3.7%。(二)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1、经济社会发展占用耕地。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耕地的占用量保持较高的水平,近几年年均占用耕地量在300万亩左右。2、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按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显示,全国25度以上坡耕地有9100万亩,国土资源部2000年组织的“西部地区耕地后备5资源与坡耕地调查表明,西部地区还有2850万亩15-25度的坡耕地,也需要根据条件和可能退耕。另外,全国还有4500万亩左右的严重沙化和影响行洪的耕地需要退耕,以上总需退耕约16000万亩。3、农业产业结构占用耕地,4、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造成耕地损失。根据以上预测,未来30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因素造成的耕地损失量共约2.04亿亩。其中2001-2010年的10年为8810万亩。耕地损失总量预测表单位:万亩项目期限2001-2010年2001-2030年各类建设占用耕地18505450生态建设退耕576011760农业结构调整损失耕地300800自然灾害损毁耕地9002400损失总量88102410(三)耕地资源的补充耕地资源的补充来源于对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整理。6补充耕地量和所需投入预测表项目期限2001-2010年2011-2030年2001-2030年补充耕地总量(万亩)53501010015450补充耕地投入(亿元)195036805630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概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范围内,运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的投入,通过独立的业务单位组织开展的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目标的过程。项目是一种投资活动的形式,并以投资为前提条件。运用资金,通过项目活动,创造或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形成新的土地生产力和农业生产能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渠道主要有财政投入、企业和个人投入、银行贷款及其社会资金。一个项目是一个独立的业务单位,其技术设计、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组织管理等业务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71、上级财政返还或由项目申报争取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2、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收取的耕地开垦费;3、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土地纯收益的20%;4、新增耕地指标异地有偿置换收益。(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各种制度、程序、方法和手段,对相关的人和事所进行的组织、计划、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从本质上讲,项目管理是一个协调过程。其协调任务包括:与项目领导机构的协调;与项目参与者的协调;项目管理机构内部的协调。成功的项目管理者能够准确、及时地从项目监测系统中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经过协调控制,成功地将项目导向预期的目标。(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包括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入库阶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项目后评价阶段。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阶段(1)规划的编制(2)规划的审批8(3)规划的实施2、项目入库阶段这一阶段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项目识别(2)项目可行性研究(3)项目评估3、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的基本内容)4、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是项目程序中重要的一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在项目实施工作中接受检验,只有顺利实施的项目,才能实现其预期目标,为各参与者带来利益,从而促进或带动经济的发展。项目实施阶段不仅要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还必须要做好123管理,即“一个机构”、“两个机制”、“三个控制”的管理。一个机构,组建一个合适的实施机构是顺利实施项目重要的组织保证。在实施机构中,配备积极肯干、素质高、能力强的项目管理人员是关健中的关健。两个机制,是指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协调机制,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较大,参与者较多,涉及的机构也比较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软件方9面讲,需要明确各参与机构的职责,并制订措施鼓励各参与机构积极主动地开展建设性的工作,促进项目实施目标的顺利完成。从硬方面讲,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拨付专门资金支持协调工作。协调机构必须具有权威性,担任协调工作的人员一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位,具有较强的素质和能力,熟悉项目管理业务,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协调机构的运作机制要具有灵活性,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并予以处理。监督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不能仅认为是投资者或上级领导机构的责任,而应该看做是对实施过程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有较多监督会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三个控制,是指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资金控制。进度控制,进度控制是确保项目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一个具体的工程而言,进度控制包括编制进度计划和监督执行进度计划两年方面。质量控制,只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才具有使用价值,才能投入使用,取得预期经济效果。质量控制是依据技术标准进行的,主要是要建立质量控制制度,把握工程质量标准。资金控制,资金控制是指项目投资费用的监督和管理,使其不突破预算,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经济效果的目的。5、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项目竣工验收是指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立项批准单10位等部门,以批准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文件,以及国家(或部门)发布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续,在项目建成后,对项目的总体进行检验和认证(综合评价、鉴定)的活动。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项目从投资实施到交付使用进行生产、运营的衔接转换阶段,是投资建设成果转入生产使用的重要标志,是全面考核投资建设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项目的竣工验收,也就是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的认可。6、项目后评价阶段项目评价不是竣工验收,而是在建设工作结束后,项目进入经营期时是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工作,因此叫后评价。后评价的目的是广泛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运营情况和可能的发展前景,与原来的预计进行对照分析,分析项目建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的得失,为将来的项目识别、准备、实施和经营提供经验教训。(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法人在实施管理中与有关各方的关系1、项目法人与投资方(国家)的关系。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投资方主要是国家。项目法人必须对投资方负责,保证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并产生预期的效益,同时也可以充分行使其对11项目实施管理的各项权利。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作为投资方的代表,主要职能是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和管理。2、项目法人与承包方的关系。承包方是指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等。项目法人与承包方是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承包方通过投标获得工程任务,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来选择中标单位。项目法人与承包方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双方通过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已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在项目法人与承包方之间,任何一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承担相应义务。签订的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一旦违反合同就必须承担相应违约责任。3、项目法人与建设监理单位的关系。监理单位根据项目法人授权,监督管理承包方履行其承包合同的情况。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也是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通过签订有关合同,明确其权利义务。监理单位接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之后,项目法人就把工程实施管理的一部分权力授予监理单位。诸如对工程实施建设单位中一部分的协调工作的组织主持权、施工质量与设备质量的否决权、工程量与工程价款支付的确认权和否决权、工程实施进度与建设工期的确认权和否决权以及围绕工程实施的建议权等。监理单位在法人授权之下开展工作,要向项目法人负责,但并不受项目法人的领导;项目法人对监理单位的人12力、物力、财力没有任何支配权和管理权。监理单位不是项目法人的代理人,不以项目法人的名义开展监理工作。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工作;不仅要为项目法人提供智能的服务,维护项目法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维护承包方的合法权益。
本文标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0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