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11 贺晓婷 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西安航专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旅游1104姓名:贺晓婷学号:0830607110411指导老师:王宾写作时间:2011年5月摘要:黄金周假日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扩大我国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仔细考虑,不难发现,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环境资源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等,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黄金周假日旅游;带薪休假;宏观调控;绿色旅游目录一、回顾黄金周假日旅游发展的历史………………………………………………1(一)我国黄金周假日的由来……………………………………………………1(二)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发展历史…………………………………………1二、分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2(一)环境资源破坏………………………………………………………………2(二)服务质量下降………………………………………………………………2(三)出现了短期内的供求失衡…………………………………………………3(四)交通和安全问题突出………………………………………………………3(五)旅游项目非理性开发………………………………………………………3三、解决对策及建议…………………………………………………………………4(一)在提倡绿色旅游的同时强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4(二)修正服务缺陷,提高服务质量……………………………………………7(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四)切实加强旅游安全工作……………………………………………………9(五)推行分时、分地带薪休假旅游模式………………………………………10(六)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利用信息和舆论导向,调节假日旅游市场………11(七)加强精神文化消费…………………………………………………………11四、结论………………………………………………………………………………12参考文献……………………………………………………………………………121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发展历史(一)我国黄金周假日的由来“黄金周”的起始是1999年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大庆,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长假,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史无前例的。当时实行七天长假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等因素。“黄金周”长假的实施,的确在当时对推动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黄金周”最初的称呼来自日本。日本每年有一次放长周假的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日本一年中的4月29日是绿之节,5月3日是宪法紀念日,5月5日是儿童节,再加上两个周末,这样就形成了一周左右的长假。国内对“黄金周”的称谓可能还因为觉得为期一周的长假给旅游业和其他有关行业带来了黄金般的消费。(二)黄金周假日旅游发展的历史黄金周假日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周假日是指以特定假日时间范围及其分布的基本内容的休假制度安排所形成的休闲特征明显的复杂社会系统。其中的休闲特征主要通过旅游活动表现出来。作为我国休假制度的特殊安排,黄金周产生了始料未及的积极影响,牵涉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二十年来,黄金周从无到有,从分散自行放假到统一国家规定,从习以为常的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三个黄金周到现在多个传统文化节日所形成的“小黄金周”和重大节日的“大黄金周”共享的兴旺发达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使黄金周在科学规划和理性实践中经历了认识、兴起、蓬勃、成熟至理性的成长发展阶段。黄金周假日旅游在发展中寻求变革。我国首个真正意义的黄金周是2000年的劳动节,这是国家出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后的第一个黄金周长假。当时由于个方面的促计不足还让缺乏预案,出现了处处游客爆满和景点供不应求,造成了管理和服务、安全和质量的高度紧张和不相匹配的严峻局面,第二年开始,为了迎接黄金周假日旅游高潮的到来,各省市和各景点都提前在各方面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使黄金周时迎来的汹涌人潮得以相对有序疏导和管理。尽管如此,但仍暴露出诸多旅游产业和设施供不应求,服务不到位等问题。2二.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环境资源破坏黄金周期间环境资源破坏严重。黄金周假日期间,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游客猛增,对旅游资源本身与环境施加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旅游资源来说,游客数量的剧增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增多,而二氧化碳对于风景名胜古迹的化学成分具有腐蚀作用,这就会因为旅游者暴增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破坏。与此同时,作为旅游风景名胜古迹的环境而言,游人的素质高低可谓直接关系到其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方面。例如各地游客随地乱扔有机、无机的杂物和废弃物,个别不文明游客在参观完一处文物或景点时,往往不听劝阻,在文物旁或景点上随意刻上或写上“到此一游”等题词。对于景点景区内文明规定的“禁止攀爬”“禁止触碰”“禁止拍照”的文物古迹和名人字画的攀爬、磕碰和拍照等,都会对景区景点的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安全带来负面作用。与此同时,旅游资源的可承载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个旅游景区都有一定的游客承载量,当游客承载量超过其承载力时,就会导致旅游环境的恶化。例如广东肇庆的鼎湖山风景区,由于山清水秀并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被世人称为“天然氧吧”,但是节假日期间,那里却充斥着汽车的喇叭声,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汽油味。毫无节制的客流涌入,不但让游客无法领略到旅游的乐趣,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做法是无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二)服务质量下降旅游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服务质量是旅游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旅游企业的中心工作,有质量才能有发展。离开质量谈效益,无异于空中楼阁、水上浮萍。我国现代旅游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旅游企业始终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形成以质量意识为核心的行业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就是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年来,在不断追求高质量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批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征服客人的名牌企业脱颖而出。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然而,旅游“黄金周”巨大的客流使不少旅游企业无暇顾及服务质量,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质量管理。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和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声誉以及旅游所在地的社会形象。例如酒店服务不能维持星级档次和基本规格要求,为降低成本,随意减少服务项目、服务环节。餐饮质量之低劣,更是黄金周期间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旅行社的旅游合同中虽明文规定正餐标准为“十菜一汤”但每当用餐时,不仅菜肴难以下咽,而且分量极少,常3常造成游客争抢食物的不雅观场面。从而使旅游者得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景区景点的游人成倍增加,也会导致原本服务于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承受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工作强度。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其忙得晕头转向,必然使其服务内容和质量大打折扣。临时招聘和匆匆上岗的地陪导游敷衍了事的不负责任使游客怨声载道。统计显示:黄金周假日旅游者得服务质量满意率普遍下降,对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投诉成倍增加。(三)出现了短期内的供求失衡从假日旅游的特征来看,假日旅游消费活动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区域中。对于一个具体区域来说,随着假日旅游产生条件的成熟,人们对旅游这种产品的需求程度急剧增长。而与此同时,供给却因为空间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在特定的区域中随需求的提高而迅速提高。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住宿、购物及旅游景点异常紧张和拥挤。游客在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票难买、车难坐、饭难吃、身心疲惫不堪。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的消费急剧增长与供给速度相对缓慢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还呈现出个别地方旅游市场秩序差等现象,突出表现在“黑车”“黑导”“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损害旅游者利益的现象猖獗。这是对旅游市场秩序的严重破坏。影响恶劣,极大地败坏了旅游市场形象。(四)交通和安全问题突出黄金周假日旅游交通运力相对不足。我国的运力平时就感不足。每逢黄金周,运输部都要在平时运输任务的基础上另加一亿多人次游客的往返接送。这不能不说是超负荷之举。鉴于旅游黄金周期间游客高度集中,数量庞大,于是,陆、水、空三方,长短途两线甚至采用大幅涨价的办法进行限员,却始终未能达到多数游客满意的效果。提前订票,不一定能订得到票;黑市倒票随处可见;票价飞涨,难以承受;超员超载,拥挤不堪;安全隐患,危机重重。目前,健康和安全,自然是游客安排出游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我国,旅游相关行业正处于全面兴起的态势中,但不乏大量投机行为,不少旅游相关企业偏重追求短期效益,以致旅游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比如游乐设施安全事故,景区道桥安全事故,淹溺事故等等。(五)旅游项目非理性开发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旅游经济和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期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高度重视。但是在这些旅游规划中,各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经济的过度热情,往往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因为强调了旅游经济一元化的发展倾向,忽视旅游地的资源评价,致使旅游景区和景点4缺乏正确定位和鲜明形象以及地方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忽视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和缺乏经济可行性论证,致使旅游项目规划大都贪多、贪大、贪高、贪全,旅游项目雷同,重复建设同类旅游景点的情况频频出现,到处都是缺少特色和内容相似:“民俗文化新村”“影视基地”“国家森林公园”,造成旅游景区景点接待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巨额投资的浪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原有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也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三.解决对策及建议(一)在提倡绿色旅游的同时强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的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更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它是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的同时,以一种对社会和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旅游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因此,所谓的绿色旅游子旅游者、餐饮场所、景区管理者、景点服务者、旅行社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参与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各种场合和各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要树立对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要清醒
本文标题:11 贺晓婷 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0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