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含答案)
初中地理试卷第1页,共5页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东南亚的许多民居都是斜顶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受B.人们的风俗C.风力较大D.降水较多2.“一带一路”区域涵盖约44亿人口.这些人()A.分布遍及七个大洲B.均居住在高原地区C.节日多到寺庙拜佛D.生活方式各具特色3.东南亚居民服饰以单衣为主,而我国山东省居民冬季穿棉衣,夏季穿单衣,这种穿衣习惯主要是受()A.气候的影响B.物产差异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D.经济条件的影响4.图中聚落集中分布在()A.山坡B.河谷C.山脊D.山顶5.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A.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B.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C.受宗教影响的缘故D.防冬季的寒冷6.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A.在天龙山石窟上刻“某某某到此一游”B.商贩在晋祠设置烧烤摊点C.在平遥古城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蒙山景区倡导游客垃圾入箱7.如图中的城市环境遭受的污染属于()A.大气污染B.光污染C.噪声污染D.水污染8.如图①②③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无法确定9.中东地区的阿拉伯男子,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而行,这些风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气候寒冷需保暖B.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C.地形崎岖D.方便狩猎10.下列几种搭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初中地理试卷第2页,共5页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平顶屋B.中国黄土高原--冰屋C.中国南方--窑洞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11.传统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下列属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描述是()A.高脚屋--凉爽、防潮B.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C.轻质木材做建筑材料--防震D.窑洞--冬暖夏凉12.在西亚,下列场景不正确的是()A.当地人身穿长袍,说着英语聊天B.波斯湾中,一艘艘挂着美国、日本国旗的游轮C.约数位好友,骑着骆驼,欣赏着大漠风光D.水果超市里,摆着诱人的椰枣13.B地区居民生活方式是()A.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B.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C.聚居在长屋里,便于通风D.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14.若已知乙聚落分布在欧洲西部,则推测当地的主要人种及信仰的宗教最有可能是()A.白色人种伊斯兰教B.白色人种基督教C.黄色人种佛教D.黑色人种基督教15.读甲、乙两种聚落景观图片,回答6-7题.有关两种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聚落为乡村B.乙聚落为城市C.甲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D.乙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16.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9~10题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A.海南岛B.辽东丘陵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17.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初中地理试卷第3页,共5页A.甲B.乙C.丙D.丁18.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是()A.也门人B.孟加拉人C.亚库特人D.贝都因人19.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20.读图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完成5-6题.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B.人口C.气候D.河流【答案】1.D2.D3.A4.B5.B6.D7.C8.B9.B10.D11.B12.A13.D14.B15.C16.A17.C18.D19.C20.D【解析】1.解:东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为了雨水下泻迅速,当地民居的屋顶是斜顶.根据题意.故选:D.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初中地理试卷第4页,共5页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2.解:“一带一路”区域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三个大洲,故A错误;“一带一路”区域地形多样,有高原,也有平原、盆地、丘陵等,故B错误;欧洲居民多信仰基督教,亚洲东部、南部信仰佛教的较多,西亚、北非地区多信仰伊斯兰教,故C错误;“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环境多样,民族众多,生活方式各具特色,故D正确.故选:D.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亚洲、欧洲和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南海、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到达欧洲西部.本题考查的内容较全面,读图理解答题即可.3.解: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居民以单衣薄裙为主,我们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穿棉夏季穿单.这种衣着习惯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故选:A.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与生存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居民的服饰、民居的位置、形态和建筑特点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本题考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4.解:读图可知,图中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谷地地区,该地区聚落呈条带状分布.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聚落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本题考查了聚落的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5.解:西亚和北非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所建房屋墙壁厚是用来隔热的,窗户小是因为该地区光照射强,小窗户有效防止大量强光照射,防风沙的侵袭,而色浅只要是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故选:B.聚落的位置、形态和建筑特点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结合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6.解: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选项ABC都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故选:D.初中地理试卷第5页,共5页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应从身边做起.7.解:从图中看出,该城市环境遭受的污染主要属于噪声污染.故选: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的声音以及对我们所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污染.本题主要考查噪声污染.8.解:读图可得,②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该地区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故选:B.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后理解解答即可.
本文标题: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3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