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才美不外见.同“现”显露(2)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3)策之不以其道.方法(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B)A.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C.马之.千里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3.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翻译下列句子。(1)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尚且想普通的马等同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喻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朝廷淹没人才的愤慨不满。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一方面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还要善于抓住机遇,也离不开伯乐的赏识(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2)执策而临.之。面对(3)愿子.还而视之。您(4)去而顾.之。回头看8.翻译选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来驱使它,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的才能充分发挥,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译文: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9.[甲]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答:略。(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君曰:“请求之。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⑶买其.首五百金(它的)⑷鸣之.不能通其意(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答: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唉!是果真没有千里马吗?这是不识千里马呀!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译文: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陋室铭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好。2.解释下列加点词。(1)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2)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3)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4)惟吾德馨.品德高尚3.课文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围绕中心句从自然环境优美的角度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交往人物不俗的角度写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生活情趣高雅的角度写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课文开头结尾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试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主题,通常陋室不陋,结尾以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5.仿写开头填空的一段话。略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①谈笑有鸿儒..有博学的人②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诸葛庐”和“子云亭”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示例一:我认为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示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同人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影响下成长一样。示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短文两篇》(一)活版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1解释下列加点字。(1)火烧令.坚使(2)一板已自.布字另外(3)更互..用之接替(4)殊不..粘污一点儿也不2.同字异义(1)又为.活版发明不以木为.之者刻(2)持就.火炀之靠近瞬息可就.完(3)则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每韵为一帖.标签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用一个字概括)课文是按工作程序顺序来介绍的;用“胶泥刻字”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4.翻译: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弊字,立即刻它,用火烧,一会儿就完成5.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说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如打比方:“薄如钱唇”列数字:“若印数十百千本”(二)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将文中内容填好。2.解释加点字。(1)高可二黍许.左右(2)雕栏相望..焉相对(3)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4)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3.翻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来暗示的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如有所语矫首昂视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篌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将文中内容填好。2.解释下列加点字。(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惊醒(2)两股.战战大腿(3)几欲先走.跑(4)妇抚儿乳.喂奶3.选文按时间设想顺序描写的三个场面是惊醒,入睡,起火,其中正面描写了表演者表演的内容,侧面描写了宾客的反应,(请用波浪线画出),其作用是从侧面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4.翻译: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妇人抚摸小儿给他喂奶,小儿含着乳头啼哭,妇人拍他轻声哼唱小儿入睡。5试分析这三个场面中声音的特点。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乙】
本文标题: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5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