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2011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12011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林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家林业局党组和林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和林业“双增”目标,克服各类自然灾害对林业生产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林区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林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林业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的局面。一、生态建设与保护(一)营造林总体状况22011年造林绿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99.66万公顷(8995万亩),比2010年增长1.47%,完成计划任务的99.94%。其中人工造林406.57万公顷,飞播造林19.69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73.40万公顷。西部12个省区(含新疆兵团)共完成造林面积324.57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4.13%(图1)。2011年,中央和各地加强了森林抚育经营的统一管理、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全国森林抚育面积持续增长,共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733.45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10.10%,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78.88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18.51%。另外,完成有林地造林面积41.64万公顷;更新造林32.66万公顷;四旁(零星)植树24.58亿株。林木种苗管理明显加强,林木种苗产量大幅增加,全国育苗面积、苗木产量和林木种子采集量为76.92万公顷、530.55亿株和5.67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6.47%、28.10%和11.45%。2011年造林总体上呈以下几个特点:1、用材林和经济林比重有所提高。从林种结构看,在全部造林面积中,用材林101.93万公顷、经济林121.83万公顷、防护林368.88万公顷、薪炭林3.68万公顷、特种用途林3.34万3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7.00%、20.32%、61.51%、0.61%和0.56%。生态公益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占全部造林面积的比重为62.07%,比2010年下降5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高水平。用材林和经济林所占比重分别比2010年提高3个和2个百分点。2、乡土树种占较高比重。从树种类型看,在全部造林面积中,使用乡土树种的面积为379.01万公顷,所占比重为63.20%。使用珍贵树种的面积为5.21万公顷,使用速生树种的面积为92.67万公顷,占全部造林的6.47%。3、混交林所占比重有待提高。从结构类型看,在全部造林面积中,纯林面积352.33万公顷,混交林面积199.67万公顷,其他类型47.66万公顷,所占比重分别为58.75%、33.30%和7.95%,纯林所占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而混交林所占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混交林比重仍有待提高。(二)国家林业重点工程2011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共完成造林面积309.39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1.59%。其中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工程退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分别4为55.36万公顷、73.02万公顷、54.52万公顷和126.40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比重分别为9.23%、12.18%、9.09%和21.08%,其他社会造林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8.41%。社会造林所占比重自2006年来逐年上升(扣除2008年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造林任务因素),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多元化投入造林绿化的新局面已逐步形成,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图2)(图3)。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1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工程总投资达2440多亿元。工程区木材产量2011年工程区木材产量进一步调减,为1114.32万立方米,比2010年减少14.25%,仅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3.68%。公益林建设2011年天保工程完成造林面积55.3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98万公顷,飞5播造林8.69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32.69万公顷(图4)。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完成面积140.01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有所增加,达到11596万公顷,其中国有林管护面积7237万公顷,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950万公顷,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地方公益林面积2409万公顷。自1998年工程实施以来,14年间工程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97.04万公顷、飞播造林335.30万公顷、新封山育林778.89万公顷。人员结构及安置情况天保工程区年末全部在册职工人数为85.3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1.21万人,下岗待安置职工10.92万人,离开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13.17万人。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0.56万人,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2.46万人。自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累计一次性安置职工69.06万人。天保工程二期不再安排国有职工一次性安置,而是通过实施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中幼林抚育等建设任务增加就业岗位,保证工程区所有职工充分就业。2、退耕还林工程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74.13万公顷(含京津风沙源工程中1.11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59公顷,荒山荒地6造林52.77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21.35万公顷(图5)。全年完成种草面积1.14万公顷。西部12个省区(含新疆兵团)共完成42.05万公顷的退耕还林任务,占退耕工程总造林面积的56.72%。2011年涉及粮款兑现的退耕地面积为842.06万公顷(1.26亿亩)。全年粮食补助资金103.84亿元,生活费兑现金额34.85亿元。全年粮款兑现涉及2503万农户,比2010年减少9.10%。自1999年工程试点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906.30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533.97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46.81万公顷。累计粮食补助资金总计1936.72亿元,累计生活费兑现金额总计262.44亿元。3、防沙治沙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11年,防沙治沙取得重要进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思路已获部际联席会议批准,建设内容更加突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范围扩大到200个县。在全国重点沙区省份实施了“三禁”制度,开展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期末综合考核。2011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共完成造林54.5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1.56万公顷,飞播造林11.007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21.96万公顷(图6)。草地治理面积14.24万公顷,小流域治理面积8.36万公顷,治理总面积达到77.12万公顷。另外,建设暖棚152.25万平方米;购置各类饲料机械1.13万台;完成水利配套设施1.52万处;生态移民1444人,涉及457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11年来累计完成治理总面积达到966.91万公顷,其中林业工程631.28万公顷,草地治理235.46万公顷,小流域治理100.17万公顷。在林业工程中,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12.91万公顷、飞播造林88.85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29.52万公顷。4、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1年,国家编制了《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并开展了三北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和四期工程总结评估。总体看,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126.4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9.53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46.87万公顷。分工程看,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3.78万公顷,长江流域防护林三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20.48万公顷,沿海防护林三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20.99万公顷,珠江流域防护林三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3万公顷,太行山绿8化三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66万公顷,平原绿化三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0.26万公顷(图7)。在全部造林面积中,防护林面积所占比重为87.34%,其中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所占比重最高,分别达到了30.59%和23.52%。另外,完成低产低效防护林改造面积1.87万公顷。自2001年以来,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61.55万公顷、飞播造林29.11万公顷、新封山育林448.55万公顷。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70.47万公顷、飞播造林10.1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32.87万公顷。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011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得到加强。截至2011年底,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已达2126处,总面积1.23亿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7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3处,面积7629.07万公顷。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4.87万个,总面积1146万公顷。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点622个,总面积439万公顷。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2485个,其中商业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2350个。野生植物种源培育基地533个。野生动物观赏展演单位295个,植物园108个,狩猎场140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4607个,野生动植物科研及监测机构736个,鸟类环志中心(站)114个。全国从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人员达4.71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9万人。96、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2011年,湿地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编制完成了全国湿地保护“十二五”实施规划。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42个,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3万公顷,恢复湿地2.3万公顷,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和68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截至2011年底,国际重要湿地达41处,面积为371万公顷,湿地示范区面积达到349万公顷。二、林业产业发展2011年,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林业产业总产值2011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06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0年增长34.32%,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自2001年以来,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达到22.29%(图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产值11056.19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36.14%,同比增长24.29%;第二产业产值16688.4010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4.54%,同比增长40.51%;第三产业产值2852.14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9.32%,同比增长42.12%。近年来,林业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逐步调整,不断优化,已由“十五”末期的52∶41∶7,调整为36∶55∶9,林业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第一产业中,包括干鲜果品、茶、中药材以及森林食品等在内的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为6319.87亿元,所占比重最大,为57.16%;第二产业中,包括锯材、人造板等在内的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产值为6789.16亿元,所占比重最大,为40.68%;第三产业中,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为1863.07亿元,所占比重最大,为65.32%,全年涉及林业旅游和休闲的人数为11.24亿人次。油茶产业、林化产品制造业、林产中药材的种植与采集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增长速度分别达到75.43%、75.07%和49.94%。分地区看1,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5545.50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0.81%;中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6009.911本分析报告采用国家四大区域的分类方法,即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和大兴安岭地区。11亿元;西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5772.06亿元;东北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269.26亿元。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增速最高,所占比重也最大,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省
本文标题:2011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5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