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小狗包弟》PPT课件
小狗包弟巴金济宁高新区高中许青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2、理清全文的思路。•3、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4、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默读课文,注意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标好段落数;给陌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2、梳理: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结构怎么划分?•3、思考: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整体把握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序幕:艺术家和狗的故事(1)开端:与包弟的亲密相处(2-5)发展:不知如何安排包弟(6-8)高潮:送走包刚弟(9)结尾:送走之后心不得安(10-11)尾声:真心的忏悔(12-13)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文眼——是指最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关键句子。情感发展线索——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小狗的亲密接触不知如何安排包弟送走了包弟送走之后心不得安至今不能释怀(事)(情)虚写实写阅读与理解(1)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2)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①结构上:是为引出下文话题,起着铺垫、暗示下文包弟悲惨命运的作用。②内容上: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悲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读到了小狗的忠诚和命运的惨烈,人们的冷酷无情,以狗性衬托人性,对人性弱点的审视和反省。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上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包弟是一条怎样的小狗?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包弟对人的友好和依恋?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它越乖巧可爱,越能衬托作者对它离去的不舍与怀念;为结尾写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理解与归纳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②养宠物狗是一种奢侈,有四旧嫌疑;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民族忏悔走向理性全人类和平发展荒谬的时代矛盾的情感1、“狗性”与“人性”的矛盾。2、包弟“讨人喜欢”和“被送上解剖桌”的矛盾。3、巴金的“轻松”与“沉重”的矛盾。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第三,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③巧用对照:(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故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小结: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⑴能否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中“认识的”三个字去掉呢?•不行。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一位艺术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众,变得“半死不活”,这时候,稍有人性的人都会怜悯,救治他,更不用说“认识的”人了。现在连“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揭示了“文革”已将人的心灵扭曲,或者说人们慑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艺术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邻居的小狗却奔了过来,“亲热地叫”“扑”“闻”“舔”“抚摸”,是非颠倒的岁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认识的”三个字万万不可去掉。⑵说说这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都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每次”和“都”说明了行为次数多,频繁,无一例外。“讨”,说明了行为者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作者的夫人萧珊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向服务员“讨”骨头是需要勇气的。这三个词合在一起,表现了萧珊对小狗包弟的爱,表达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融洽。“……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为什么“暗暗地”流泪呢?•因为红卫兵抄“四旧”,要杀狗,包弟变成了“包袱”,有人建议将它送医院作解剖实验用。包弟的命运未卜,它却浑然不知,而“我”作为它的主人,自身难保,又怎样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伤感,但又不愿让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泪。另外,“我”当时处于“半靠边”状态,言行受监视,不能明确地流露出对“宠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要抓住“解剖”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其二,这是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第一句话是说“我”将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一直在煎熬,为了“赎罪”,“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这“不好过”又算得了什么,那“十年”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吗?第二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表明了作者反思过去时的痛苦和必须反思过去的决心。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1问:“也”——相似?感情?被遗弃自怜自伤2问:为何不说“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而说与动物一样?不能主宰命运无奈愤怒3问:为何不说与猫狗一样,而要说与包弟一样?因果报应自嘲自责四、主题归纳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体现了作者呼唤人性,提倡人道主义,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巴金(1904.11.25—2005.10.17)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本文标题:《小狗包弟》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6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