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综合性艺术——歌剧OPERA目录–歌剧的起源–歌剧的分类–歌剧的发展–歌剧唱法–其它起源一•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歌剧的起源起源二•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歌剧的起源起源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歌剧的起源起源四•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歌剧的起源起源五•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由此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歌剧的起源歌剧的分类•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的不同,分为四类:•正歌剧:严肃庄重,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无合唱及舞蹈场面。18世纪,意大利•大歌剧:辉煌华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不用说白。19世纪20年代,法国•轻歌剧:小巧、富喜剧性,通俗风格。18、19世纪,意大利•乐剧:声乐、器乐并重,用音乐描写戏剧,强调声乐、器乐与剧情的有机结合,19世纪下半叶,瓦格纳所创歌剧的发展简介•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17世纪末•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他于1681年创作的歌剧《善善恶恶》确立了歌剧序曲的典型模式,即“快-慢-快”三段式•这一时期同时也确立了ABA式的咏叹调格式。歌剧的发展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m.i.格林卡、m.p.穆索尔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歌剧的发展20世纪•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纳影响的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玫瑰骑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贝尔格(《沃采克》);•40年代迄今则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米约、曼诺蒂、巴比尔、奥尔夫、贾纳斯岱拉、亨策、莫尔以及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顿等歌剧的发展•歌剧一般都是用美声的唱法唱的啊,只是歌剧要有戏剧张力,而美声唱法是最基础的•现在唱法是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三种•歌剧可以用这三种唱法去完成,还要加入一些戏剧的表演成分歌剧唱法歌剧院•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TeatrodiSanCassiano)于1637年在威尼斯揭幕起源与发展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角色分类•京剧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脚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动作•1打袖准备姿势:叠袖。动作说明:右手用袖法中尸打”的方法,使右水袖直去直陈地飞飘起来。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此动作,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怒斥或不悦的情绪动作。2正搭臂袖准备姿势:叠袖。动作说明: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左手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左水袖向左旁侧扬出;随即右手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左旁侧扬起,待右水袖下落时即搭在左臂上。身向右前侧,目视左前侧,亮住相。此动作常作为人物行走或叙事时的情绪动作。3反搭臂袖准备姿势:叠袖。动作说明:左手上撩举起齐左耳高.,右手翻腕将水袖抓在手中,目视右手。随即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同时右臂向后背,右手用袖法中“打”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左臂上方直抛去,当右水袖下落时顺势搭在左臂上即成反搭,左手坐腕掌翘。-身向右前侧,目视左前侧下方,亮住相。此动作,常用于人物观望时的亮相。4搭肩袖准备姿势:叠袖。动作说明: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右手向后背去,同时左手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左水袖向右上方扬起,继之水袖下落时即搭在右肩上;身向有前侧,目视左前侧下方(见图54)。-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左踏步,同时左手将水袖抖下;随即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左上方扬起,水袖下落时顺势搭在左肩上(要眼随手走);趁势左手用袖法中“撑”的方法,将左水袖上撩撑起;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亮住相。此动作,常作为人物思索,观望时的情绪动作。•5站抱肩袖准备姿势:叠袖。动作说明: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双手抖袖(要眼随手走),随即将右水袖搭在左臂上,顺势左手向右盖去将左水袖搭在右臂上,双手成抱状。身向右前侧,目视右前侧,亮住相。此动作,常作为人物不悦、畏寒的情绪动作。6卧抱肩袖准备姿势:叠袖。动作说明:双手抖袖(要眼随手走),随即双手同时用袖法中“扬”的方法,将两水袖自胸前各向其左右方向飞起翻折;顺势双手向胸前收拢,将右水袖搭在左臂上,继之将左水袖搭在右臂上,双手成抱状,同时双腿徐徐下蹲成左盘卧式。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下方,亮住相。此动作,常用于表现人物看物、寒冷及行走艰难之状。7绕袖准备姿势:右踏步站,两水袖叠好,左手轻按在胸窝前,右手向后背起,身向右前侧,目视左前侧。动作说明: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左踏步,将左手上撩至齐耳高约成举掌状(要眼随手走),同时右手抖袖后即自里向外翻动手腕盘绕成∞字形。随即右手用袖法中“掸”的方法,将水袖向右胯后方掸去;右手扣腕、掌心朝上、指尖朝后,眼看右手。顺势右手弹腕指尖向前挑去,将右水袖向前掸出。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此动作,常作为人物激愤、喜悦的情绪动作。8盘袖准备姿势:左踏步站,左手撑袖,右手叠袖放于胸前,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动作说明:右手自胸前向右外方平推半弧圈,待右手推到右胸前时,立即翻腕变手背朝下指尖向右,目视右手。随即右手腕翻转自右外方向右胸前缓成3/4弧圈后成摊掌,目视右手。顺势右手向右后方扣腕将右水袖向后掸去,目视右手。随之右手用袖法中“掸”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右旁侧掸去,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此动作,常用于表现人物喜悦、悲愤的心情唱腔•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故事•相传,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慧。到了婚嫁年龄,她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经过彩楼抛绣球,她选中了薛平贵。不料其父嫌贫爱富坚决不允。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贵历尽风险,屡遭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虎暗算,同时也屡闯难关,战功赫赫。后来,薛平贵娶了西凉国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的国主。18年后归来,与王宝钏寒窑相会,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结局圆满。
本文标题:京剧和歌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9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