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艺术批评方法论 艺术社会批评
艺术批评方法论——社会批评与历史批评目录一、定义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三、社会历史批评的批判尺度四、社会历史批评的批判方法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艺术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侧重研究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艺术家的思想倾向和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一、中国社会历史批评二、西方社会历史批评中国社会历史批评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班固认为文学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但他更强调文学的价值在于“观风俗,知薄厚”。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淳。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诗》梁启超:小说已成为改造人道、人生、社会的根本性工具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鲜明的中国特色鲁迅早期一度把文学的意义局限于审美之域(参见《随感录四十三》等),但很快便转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文学“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对鲁迅而言,文学当是器械——“改革社会的器械”。器械就是工具、手段,这里意味着改造社会历史的一种力量。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茅盾的“作家论”批评:结合时代精神特质和变迁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同时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评判作品时充分考虑作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升为主流批评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西方社会历史批评柏拉图《理想国》已经认识到文学作品的高于一切的社会效果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我们的城邦。如果有一位聪明人有本领摹仿任何事物,乔扮任何形式,如果他来到我们的城邦,提议向我们展览他的身子和他的诗,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位神奇而愉快的人看待,向他们鞠躬敬礼;但是我们也要告诉他:我们的城邦里没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法律也不准许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然后把他涂上香水,戴上毛冠,请他到旁的城邦里去。至于我们的城邦里。我们只要一种诗人和故事作者:没有他那副悦人的本领而态度却比他严肃;他们的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摹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城邦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规定的那些规范。斯达尔夫人《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1800年)社会学批评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理论,应当说起始于19世纪的法国。自然环境对文学形态的作用►她认为,西欧可分为以法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学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方文学,南方与北方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人性……由于南方与北方的环境不同,人性不同,因而南方与北方的文学也就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将文学与广义的社会制度相联系,考察期间的互动关系►她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的序言中明确宣称:“我的本旨在于考察宗教、风尚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宗教、风尚和法律的影响。”南方空气清新,多丛密的树林和清澈的溪流——人有较广的生活乐趣,较少的思想强度——比较安于奴役,而取偿于气候之美和艺术爱好——文学崇尚古典、情调欢快、充满民族和时代精神——浪漫逸乐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人们较易滋长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对欢乐的关怀不及痛苦的关怀——想象力更加丰富,具有独立意志,不能忍受奴役——文学感情强烈,富于哲理,崇尚想象,气质忧郁——沉思雄奇扩展:中国古代文学的南北差异“江左贵乎清绮,河朔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李延寿《北史·文苑传序》如南北民歌南方“朝思出前门,暮思还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子夜歌》)北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泰纳泰纳:《〈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泰纳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1863-1864)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在泰纳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类建立的道德形态之一,而“有助于产生这个基本的道德状态的,是三个不同的根源——‘种族’、‘环境’和‘时代’”种族与艺术种族,是指由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泰纳认为这些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会显示出一个种族的血统和智力上的共同特点,成为某一民族的原始模型的巨大标记和永恒的本能。环境与艺术►任何种族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的倾向,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时代与艺术►泰纳所说的“时代”,包括风俗习惯、时代精神等,统称为精神气候。像自然的气候对植物的发展起“自然淘汰”的作用一样,艺术的发展也受精神气候的选择与清理。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它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如果说法国人从理论形态上为社会学批评方法做了界定,则俄国人更多是在理论与具体实践中为这一方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别林斯基是俄国社会批评的奠基者。在他看来,艺术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更为明确地将艺术与人类社会活动以及特定群体的倾向性联系在一起。别林斯基:艺术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诗歌,可以说是用两种方法,来概括和再现生活现象的。这两种方法互相对立,虽然引向同一个目标。诗人或者根据全靠他对事物的看法、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时代和民族的态度来决定的他那具有的理想,来再造生活;或者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来再现生活。”《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尺度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倾向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真实性的考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其一,考察作品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看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其二,考察人物的真实性,看人物是否合乎身份,人物性格发展是否合乎逻辑,人物的情感是否真实可信。其三,考察细节的真实性,看其是否会造成逼真的效果。案例:[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父亲”罗中立罗中立回忆道,1975年除夕,在他家附近厕所旁边,看到一位从早到晚一直叼着旱烟,麻木、呆滞守粪的中年农民。‘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后来就有了这幅《父亲》。”关于倾向性社会历史批评认为,艺术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应该是真实的,而且还应该是正确的,就是说,对艺术作品真实性的考察必须要以考察作品的思想倾向性为前提,看其能否反映出历史的趋向和时代的本质。批评家要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在分析和评论艺术作品时,一定要把作品放到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运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历史发展观念,以揭示作品主题的深刻与否。案例:有人问巴尔扎克为什么会有这么宏伟的作品,巴尔扎克耸耸肩,给他递过去自己的手杖,只见其上面刻着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后来奥地利的颓废作家也用了这句话,只是颠倒了此句话当中的主语与宾语,“每个障碍粉碎了我。”案例: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坚决反清是题画竹诗云:“其实天下不可废者无如节”正气禀然,后来甘心当了满清顺明,又题画诗云:“莫出水土时先有节,到凌空处本无心。”关于社会效果第一,社会历史批评要求艺术作品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具体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使读者获得较为丰富生动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读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第二,社会历史批评还要求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值得赞美的,什么是恶的,应该抛弃的,以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改造世界的勇气和力量,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关于社会效果第三,社会历史批评要求“寓教于乐”,艺术作品应具有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娱乐性质。不过文艺术品的这种审美作用只是作为一种媒介,最终要达到的教育读者的目的。案例:《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著名作家斯托夫人(HarrietBeecherStowe)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着力刻画了信仰基督教、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黑奴汤姆,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遭受的悲惨命运,借此揭示了奴隶制度的罪恶本质。《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情绪,从而成为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案例:“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说:“《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这恰巧是我们的一个目的: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我们拍电影的人,在今天电影市场的需求下,当然要把电影拍得好看。所以,我们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电影除了好看以外,还能告诉大家什么,让大家想什么,关心什么,爱什么……因为我坚信,观众的口味并不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单一和肤浅。”案例:放牛班的春天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三、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方法(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二)考察艺术家与所生活、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三)联系作品的社会内容进行艺术形式分析(一)阐释艺术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批评家分析任何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时,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考察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特别关注贴近生活和时代、反映社会变革题材的作品。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分析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来的先声。“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分析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白毛女剧本情节是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就《白毛女》此经典现代舞剧本身来看,其艺术性还是很高的,真可谓是千锤百炼,它们是集体心血的结晶。(二)考察艺术家与他
本文标题:艺术批评方法论 艺术社会批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