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摘要:心理学把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称为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它是个体积极学习的一种固有的自然倾向,因此,动机只能被激发而不能被建立。本研究运用自编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目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学习动机的特点、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以及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就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等给出合理的建议。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激发、引导和维持某种行为的内在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学习动机即由一种学习目标指导、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的方向指向目标,因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例如,有的人喜欢数学,便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有的人写小说可能从来没有出版过,但他从写作中得到乐趣和-2-满足,写作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乐趣。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的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到兴趣,而是对学习带来的结果感兴趣。例如,有的人学习是为了取得好分数,获得奖励,避免惩罚、取悦老师等。对学习来说,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实是互动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很多小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共同推动下完成的,既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可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无论小学生成绩如何其背后都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如何使小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变为活动状态,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探讨的问题。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近几年小学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密切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可谓用心良苦可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小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减弱。学习不主动,兴趣不高。越是到了高年级厌学的学生就越多。不少学生缺乏学习需要、兴趣,甚至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情况。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有95%的小学生需要调整学习动机,教师对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成为当前教师们最需解决的问题。-3-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当代小学生一直生活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时代。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且是无法寄予厚望的一代,可是我们在看到社会为当代小学生提供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五花八门的网络文化充斥在小学生周围,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随处可见,这对于某些自制力稍差的小学生来说都是极大地诱惑。同时,由于网络的盛行以及信息的高速流通,使得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通道,老师过于陈旧的教学方式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反感。现在“6+1”的家庭模式使得每一个家庭都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来使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因而当代小学生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不自觉性和不稳定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很难自觉地为自己确立一个学习目标,并始终朝着这个目标而维持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小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目的和目标可能是被动确定而且自己经常变换学习目的和目标,这是由小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所决定的。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人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4-随着不稳定的需要而经常变换,可能今天想得到小奖品而学习,明天是害怕受到批评而学习,因此,小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不自觉性和不稳定性。2、外因性动机占主导地位根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哪个起重要作用,可将动机分为外因性动机和内因性动机。外因性动机是指主要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如有的学生纯粹是为得到表扬或奖励而努力学习,表扬和奖励作为外在条件即诱因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并非对学习活动过程本身有兴趣,这类动机就属于外因性动机。父母的奖惩,亲朋和老师的表扬,同伴的羡慕和各种竞赛荣誉如优秀学生等都是激发外因性动机的条件。作为成年人,外因性动机对人的行为作用较小,内因性动机占主导地位,但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低,往往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的基础上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所以希望得到的表扬和受到同龄伙伴(如同学)的赏识是小学生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3、近景性动机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与活动本身相联系,影响范围小,持续作用时间短。如学生为应付老师检查而认真做好作业,有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复习功课,有的因父母许诺而学习。这是一种局部的、狭隘的动-5-机,而且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随情境改变而改变。近景性动机主要是依赖于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或者外界强制力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来使学生投入精力从事某种活动,不需要学生十分强的自控能力。远景性动机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如“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成为科学家等,这种动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不随情境变化而变化。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主要靠对活动本身的带来的兴趣与外界的压力来维持某种行为。所以,近景性动机是小学学习动机的主要动机,部分小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偏外部的、远景的,而缺乏内部的近景的有关。四、部分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例外。我们认为探讨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有利于教师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影响部分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设置脱离实际能力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6-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有的学生动机不当,认为是为父母和老师学的。或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他们学习起来肯定困难重重;有的学生太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些学习困难学生知道自己学习不好,可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渐渐地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给孩子定下比较高的目标,如果他们完成任务就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如果做不到就什么都休想拿到,甚至进行语言恐吓或软性威胁。学生为了完成父母下达的任务也跟着制定较高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却对自己的基本能力与现实条件估计不足,结果常常因为期望过高、目标过大而事与愿违,事后又不善于调整和总结,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2、缺乏关爱与自尊小学生如果经历了学习上较多的困难与挫折,就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当在他们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却又得不到老师、父母及时的心灵关爱,受一些社会歪理邪说影响,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和物质需求,极少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交换意见并提供心理援助,如果学习挫折、生活不幸打击多了,学生难免失落,甚至认为我本来就是这个样,本来就不是读书做学问的好料,渐渐产生厌学情绪。3、家长对成功观点的偏激认识-7-目前一些家长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总认为“高分才是硬道理”,不允许孩子有课余活动,把学生的爱好特长当“败家”行为。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才有用,才是成功的标准。殊不知,小学生的发明创造,业余爱好幸许成为最大的成功,也许是他们日后最大的人生财富。另外一部分家长则认为自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好事与自己无缘,只要求孩子能认得几个字,会数钱会算帐就满足了,再多的努力也是无法改变注定命运的。4、自我效能感低,缺乏信心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关于自己胜任能力的信念,它在控制与调节个体行为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人的自我效能信念决定其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越强,付出的努力越大,坚持的时间也越长,它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反应模式,进而影响到他们行为的进程与结果。一些农村小学生缺少优越的家庭教育、经济等条件,幼儿教育又较为落后,相对来说一部分人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在好强的攀比风气里容易产生失落感,无成就感,导致自信不足。5、把失败归于外部原因不可否认,如今的社会生活五彩斑斓,校园外缤纷繁华的世界对小学生的诱惑和不利干扰也越来越强烈,对于意志不坚定、心智不成熟学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于是,部分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就将失败归为运气不好、社会风气败坏、家庭环境恶劣等外部原因,而极-8-少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大量的研究显示,那些将自身表现归因于内部的、基本稳定的、可控制的原因,比起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等原因的人更努力,坚韧性更强,也更容易获得成功。6、意志缺乏,持续性不高一些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与人生目标往往雄心勃勃,刚开始时确实也意气风发,勤勤恳恳,刻苦认真。但坚持不了多久,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接踵而至就慢慢松懈下来,只好降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高标准追求,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学习的连续性不高,特别遇到较大困难与挫折时更是萎靡不振,放任自流,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和理想信念。五、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按照一定的发展方向,延续不断的发展趋向。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生学习动机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浓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良好的学习动机能-9-够对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内因的转化、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持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朱熹就说过:“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专在人自立志,”“有志于学者,……只看志如何?”诸葛亮《诫子书》也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些都强调“志”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学习的前提。“志”,即“立志”,主要是指学习者获取知识经验的动机、态度和目的。学习成果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学习者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把“引起动机”作为其五段教学法之首,现代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动机原则”作为其五大教学原则之一。现代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视。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习动机教育作为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除了在客观上必须了解学习原理并熟悉方法外,还要了解学生本身的两个主要因素——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从学习机动方面看,教师教学成败决定于学生的学习,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取决于学生是否努力;而努力是学习动机的表现,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六、培养和
本文标题: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2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