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溃疡性结肠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黄明海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理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活动期粘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常并发急性穿孔。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粘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至正常结构破坏。可形成炎性息肉,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临床表现一、消化系统表现㈠腹泻: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病变限于直肠或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㈡腹痛: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㈢其他症状: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㈣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二、全身表现:活动期有低热,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三、肠外表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四、临床分型㈠临床类型:①初发型;②慢性复发型;③慢性持续型;④急性暴发型。㈡病情严重程度:①轻型;②中型;③重型。㈢病变范围:可分为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或全结肠炎。病变呈区域性分布者称区域性结肠炎。㈣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并发症一、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二、直肠结肠癌变。三、其他并发症:肠出血和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克罗恩病。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一、血液检查: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二、粪便检查:检查内容包括:①常规致病菌培养;②查阿米巴;③查血吸虫。三、自身抗体检测:血中外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分别为UC和CD的相对特异性抗体。四、结肠镜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要手段之一。内镜下改变有:①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出血,可附有脓性分泌物;②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③慢性病变见假息肉及桥状粘膜,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五、X线钡剂灌肠检查:①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②多发性浅溃疡,可见小龛影或充盈缺损;③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具有上述结肠镜检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没条件进行结肠镜检查,而X线钡剂灌肠检查具有上述X线征象中至少1项,也可以诊断本病,但不够可靠)。有典型临床表现而无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应列为“疑诊”病例。鉴别诊断:一、慢性细菌性痢疾二、阿米巴肠炎三、血吸虫病四、克罗恩病五、大肠癌六、肠易激综合征七、其他:感染性肠炎、胶原性结肠炎。治疗一、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二、药物治疗㈠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SASP)不良反应分两类:①剂量相关的胃肠道反应。②属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等。新制剂有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和巴柳氮。㈡糖皮质激素:口服及保留灌肠。㈢免疫制剂三、手术治疗紧急手术指征为: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择期手术指征:①并发结肠癌;②慢性持续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预后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完
本文标题:23溃疡性结肠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2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