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基本章节•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审美经验是研究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主体的体验、感受,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1、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有关审美经验的研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单选)。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单选)。•2、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古斯丁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他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3、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这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单选),其发展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夏夫兹博里(第六感)、荷加兹、哈奇生为代表;第二阶段以休谟为代表,他的主要特点是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单选)。•4、经验主义者只看到情感与理智、审美与认识之间的区别,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康德统一了审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康德认为,审美经验的产生根本特征在于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二者的协调是通过二者之间的游戏来完成。•5、现代西方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而出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形成了很多流派,总体上可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多选)。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而人本主义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1)科学主义:•①乔治·桑塔耶那:“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②托马斯•门罗“拒绝超经验的价值和原因”,主张以现代的心理学为基础,“尝试科学地描述和解释艺术现象和所有与审美有关的东西。”•③杜威认为艺术是自然经验的延续与完善化,审美经验就来自于日常经验,美的形式唯有凭借经验才能理解并得到享受。“艺术即经验”•④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美学的观点,最终还是奠基于经验——经验能否证实或证伪:其实质仍是通过语词的运用来分析审美经验的具体涵义。•⑤瑞恰兹为代表的语义学美学,他运用语词意义与功能的分析方法,批评传统美学对美的种种抽象、虚幻、不精确的界定,认为所谓“美”只不过是对象在观赏者身上所引起的一种主观的情感反应即经验而己。•(2)人本主义•西方现代的人本主义美学可以划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这两大传统。•直观主义的特点是将审美经验归结为非理性的直观或者直觉活动。属于这一传统的思想家包括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克罗齐。•解释学的代表人物是胡塞尔、英伽登、杜夫海纳。•5、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6、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名词解释]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P219二、审美经验的性质“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P217)•1、美感仅仅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而审美经验则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2、美感是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验则是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3、美感是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作出的反应,因而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简答]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答:①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②审美经验从根本上说乃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最根本的性质是它的实践性。•首先,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它是与艺术家探求人生真谛,追求艺术真理的人生实践相统一的。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性质。艺术创作的内容、题材、结构模式等来源于生活,艺术家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例如:刘心武的秦学,从现实生活中找秦可卿的原型。•其次,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再次,审美经验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人生实践,随着艺术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它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好的艺术品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社会,更重要是陶冶读者的情操,对他们的人生实践起正确的导向作用。•上面对审美经验实践性的分析主要是着眼于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但审美经验在艺术、社会和自然领域都可能发生。自然的审美经验与人生实践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中国的“比德”和“畅神”说。比德——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畅神——是指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为之变得舒畅和愉悦。•综上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性是实践性。•例如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比德:竹子畅神:月亮•月亮是夜晚的标志,夜晚是诗人灵感迸发的时候,当人们在花前月下娱乐、恋爱、散步、抒情……月亮总是人们的忠实伴侣。月亮记录了人们太多的情感记忆,它见证了人们太多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历史沧桑。因此,古往今来,寄情于月亮的诗歌比比皆是。如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非功利性和超越性。[多选](一)直观性•[名词解释]直观:(intuition,又译直觉)一词在汉语中通常被看作感性认识的同义词,《辞海》对该词的注释就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因此,要真正认识事物,必须由生动的直观进到抽象的思维。”在西方思想中,直观还有另一种更为常见的含义,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P221•[名词解释]P222感性直观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而不是通过抽象思维,直接而非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即感官可以把握、感觉的外显形式)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我们看见一个对象,总是刹那问就做出了美丑的判断,不需要用尺子去量)•[名词解释]本质直观性:在进行艺术欣赏或者审美活动的时候,主体不仅仅只是获得感官的愉悦,而是同时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感悟到了宇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表明审美经验同时也是一种本质直观。•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闻一多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绝横绝,竟为大家”。•其中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观赏江月美景时,已由眼前景色深入到探索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表达了人类共同的共同的普遍的情感和对人的生存和意义的终极关怀。感叹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感叹人的个体生命短暂易逝,而人类的存在绵延久长,饱含了作者的情感与感悟。可见诗人欣赏美景不仅只停留在感官愉悦阶段,而是达到了悦神悦志层次。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人在对赤壁景色进行观赏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获得感官的愉悦,而是同时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感悟到了宇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二)非功利性•非功利性——是指各种与主体没有利害关系的现象。(功利包括物质功利、道德功利。非功利的态度指抛却了实用态度、科学态度、道德态度的审美态度)从一颗松树看人们看待事物的三种态度•1、木商:价值多少钱,你能买去作什么。————实用:善•2、植物学家:它是一棵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科学:真•3、画家:他只感觉到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美感:美[简答]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其次,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马克思:“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审美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例如:对裸体艺术的欣赏,需抛却非审美的感官功利欲望和道德功利批判的心态,对美的对象的外观和形式进行审美静观,方可获得审美愉悦感。观赏人体画如果只能获得感官刺激,或者是一种道德羞耻感,而无更深层次的精神上审美愉悦,那么便不是审美。让·莱昂·热罗姆(1824——1904)与1861年创作的《法庭上的芙丽涅》•在公元前4世纪就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模特儿芙丽涅。她是当时雅典最美的女人,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趣闻逸话,最著名的莫过于这个法庭上发生的故事了:传说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位美人是决不裸着身子在公共浴场的,她只在祭祀海神的节日里,借洗礼仪式之名,裸体从海水中跳将出来,面对着圣境的人们。但是,她却因此以渎神罪受到了法庭的传讯。富有戏剧性的是,在审判时,辩护师希佩里德斯让被告在众目睽睽之下揭开衣服裸露躯体,并对着在场的501位市民陪审团成员说:难道能让这样美的身体消失吗?最后,法庭终于宣判被告无罪。19世纪法国画家热罗姆以此为题材画了一幅油画《法庭上的芙丽涅》。•又如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经学家”专门指称阐释、批注、研究与宣传儒家经书的学者。“易”指《周易》,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把审美经验说成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审美尽管要求主体排除各种功利或利害的考虑,从而获得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但由于审美对象本身就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人们的精神结构和思想境界,从而产生一定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启迪的作用。所谓“寓教于乐”便是如此。因此,审美经验应该是有限的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三)超越性•超越性:在日常生活用语中,“超越”一词指“自我提高”、“自我进步”。在哲学研究当中,“超越”则有更加复杂的含义。该词来源于中世纪,意为“超验”。近代康德把超验之物说成是超越经验界限的东西,包括关于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的观念,以及现象背后的“物自体”。现代思想家海德格尔认为超越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从个别向普遍之物的超越,二是从经验之物向超验之物的超越。•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
本文标题: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3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