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看一看,听一听,老人在做什么呢
看一看,听一听,老人在做什么呢?大街小巷的在你的记忆中,什么样的叫卖吆喝声让你至今难忘?给大伙学一学。其实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吆喝-----萧乾《北京城杂忆》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三十年代步入文坛,在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为世人注目。20世纪40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起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萧乾作者以发现美的眼睛从街头巷尾的吆喝声中发现了文化的所在。招徕()铁铉()囿于()隔阂()饽饽()秫秸()商贩()吹嘘()吆喝()小钹()荸荠()1áixuànyòuhébōShújiēfànxūYāohebōbíqí疏通字词一走进吆喝,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提到的各种叫卖声?2.本文写了很多吆喝声,却不显得散乱,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注意把握关键句和过渡句。)时间顺序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2.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3、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怎样吆喝?•是乞丐。•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4、乞丐的吆喝声,作者的评价是哪四个字?凄厉动人5、“四季”这一段,写了哪几种吆喝?其中哪一种写的最具体生动?•春天:卖金鱼儿的•夏天:卖雪花酪的•秋天:卖柿子的•冬天:卖糖葫芦儿和烤白薯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卖柿子的。•6、这一部分是评议性文字,分类别对吆喝声进行欣赏,你能从文中找出代表作者看法的语句吗?评议一: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评议二: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评议三: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7.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结构:总写旧北京的各种吆喝早晚过卖的吆喝具体写早晚、四季的吆喝各种吆喝的内容、声调、音韵四季叫卖的吆喝早上过卖的吆喝晚上唱的吆喝英国人研究了北京胡同音响写的交响诗作者赞赏的是北京商贩叫卖(吆喝)相声里的吆喝吆喝是一种广告吆喝的声调富有变化吆喝的音韵更有讲究戏剧性的叫卖没有失传吆喝是一种民俗文化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二赏吆喝:品味京白语言的特色这么多的吆喝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试着概括出北京吆喝的特点。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1.运用轻声2.有儿化音3.方言词语4.合辙押韵儿化音:•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合辙押韵:•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1)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多用儿话音,有的押韵,有的采用修辞。(2)吆喝词有的直呼其名,有的告诉“制作过程”,有的体现“原料价格”,还有的告诉我们“口味形状”。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三听吆喝,欣赏老北京人的生活交响曲读吆喝,就是读生活,读市井风情。听吆喝,如同欣赏声乐艺术。老北京吆喝磨剪子哎——戗菜刀哎烤白薯哇热乎呃硬面——饽饽啊葫芦儿――冰塔儿葫芦儿――刚蘸得葫芦艾窝窝买花买花——哎玉兰——花——哎水仙——花——哎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请具体说说.四探究讨论据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2006年发起的“声音文化记录”行动调查发现,叫卖声已成为号子、口技之后“城市最濒危的声音”。“声音”,是一种文化,一个记忆,一段感情。为了保护那些正在失去的声音,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纷纷发起“拯救声音”的行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民俗文化艺术团曾专门搞过一场表现叫卖声的演出,深受欢迎。2004年,中国叫卖大王臧鸿老先生出版了他自己演唱的民俗CD《老北京吆喝》。正在消失的南京吆喝,也受到重视。2005年,南京举办了“南京吆喝大赛”,2006年该市还在学生中举办了“暑期吆喝免费培训班”。南京市拟将“南京吆喝”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世博过了,如请你2010世博吆喝一句。也可以结合各地地方特色、创作吆喝来欢迎国外友人来上海世博园游玩。(提示:内容和腔调)我们来吆喝上海世博园的面貌;我们来吆喝上海世博园的旅游资源;我们来吆喝上海世博园的文化……传承吆喝2010世博广告不出国门,玩转全球.2010等你来,世界拥抱在上海.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结语:作业:1.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2.观察在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
本文标题:看一看,听一听,老人在做什么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5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