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医学,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指导中医预防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集、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内收载中药365种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天观念,辨证论治。证的概念: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辩证的概念:即辨别证候,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心、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第一章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精与气的概念一样。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的中介(选择题)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气化的主要形式有四: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交感互藏、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限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五个方面。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各自的特征木:木曰曲直火:火曰炎上土:土曰稼穑金:金曰从革水:水曰润下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季(春夏长夏球冬)第二章藏象: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五脏:心、肝、脾、肺、肾心主神志(藏神)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肺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肺在志为悲肺在液为涕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肝主疏泄(1)促进气血运行(2)促进脾胃消化与胆汁分泌及排泄(3)调节情志(4)协调水液代谢(5)调节生殖机能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水液肾主纳气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和二阴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膀胱故有“州都之官”之称三焦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奇桓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有“元神之府”之称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思维主感觉活动第三章精的生理功能精性属阴,有繁衍生命的重要作用和生长发育、濡养脏腑、生髓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中介作用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宗气又名“大气”“动气”。是有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之气营气的生成:营气主要由水谷精微中的精粹部分化生,水谷精微中之精粹贯注于脉中化为营气。生理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卫气,是行于脉外的具有护卫功能之气。卫气的生成:是由水谷精微中慓疾滑利部分所化生的。血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濡养全身及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的概念: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的生理功能:滋润,濡养机体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运载全身之气第四章经络是人体运行全神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的生理功能:运行全身气血,濡养全身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调节机能督脉基本功能调节阳经气血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任脉调节阴经气血任主胞胎冲脉十二经脉之海又称“冲为血海”第六章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淫具有共同的致病特点:季节性外感性地区性相兼性转化性六淫致病各自特点:风邪致病特点:1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之长寒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湿邪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2湿性重浊3湿性黏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邪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火邪1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2热性炎上3热邪易生风、动血4热邪易扰心神5热邪易致疮痈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3暑多挾湿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皆从心而发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病势变化与情志关系密切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2易扰乱神明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5多见滑腻舌苔淤血所谓淤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它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淤血的致病特点1易于阻滞气机2影响血脉运行3影响新血生成第七章发病的基本原理正邪相搏是发病的最基本原理1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2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部因素3正邪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或不发病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填空)1外界环境与发病2体质因素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继发,系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病症(名词解释)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又称“病理”第八章基本病理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以及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变化(填空)精的失常包括精虚、精淤2个方面气血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以及气血两虚津液输布障碍与排泄障碍常见病机1湿浊困阻2痰饮凝聚3水液贮留病变传变,主要包括病位传变,病性传变两种形式外感病传变,其病位传变的主要形式为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及三焦传变。第九章正治常用的正治发主要有以下四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反治常用的反治发主要有以下四种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中药学“道地药材”即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被举世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佳,疗效好的优质药材。潬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四气的确定依据: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五味的确定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顺着病位逆着病势归经的含义: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所谓的药物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十九畏记住(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石脂)特殊煎法1打碎先煎2后下3包煎4另炖或另煎5溶化6冲服7煎汤代水服药时间一般来说,多数药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在饭后服,病在上焦宜饭后,病在下焦宜空腹,安神药宜睡前,驱虫药宜早上空腹服。发散风寒药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2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喘气急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兼表证桂枝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脘腹冷痛、血寒淤滞之月经不调或痛经、经闭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3用于胸痹作痛,心悸动、脉结代4用于阳虚水停之痰饮或蓄水证紫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生姜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药物毒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客肺的咳嗽香薷应用1用于阴暑证2用于风水水肿,小便不利荆芥应用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常与其他祛风透疹药物,祛风止痒药物同用3用于疮疡yang初起有表证者防风应用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羌活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白芷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3用于寒湿带下4用于疮疡肿毒发散风热病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桑叶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菊花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应用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疼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证4用于热毒疮肿柴胡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用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升麻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应用1用于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疮肿,口舌生疮,温毒发斑3用于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子宫下垂等蝉蜕功效透疹止痒清热药根据清热药的作用特点及主治病证的不同,一般将其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五类(填空)知母应用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用于骨蒸潮热4用于阴虚消渴天花粉应用1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2用于肺热咳嗽,燥热一、痰黏,咳嗽带血3用于痈肿疮疡热毒偏盛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应用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dan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热毒疮肿5用于跌打损伤夏枯草应用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清热燥湿药黄芩性能特点: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性能特点: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性能特点: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卸货解毒,退虚热。龙胆草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清热解毒药连翘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应用:用于疮痈肿毒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大青叶性能特点:苦,大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板蓝根性能特点:苦,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应用:用于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温毒发斑用于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蒲公英性能特点: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鱼腥草性能特点:辛,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红藤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蚤休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顶惊清热凉血药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牡丹皮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应用:用于热入血分而发斑疹,学热妄行吐血等用于温病后期阴虚发热,久病伤阴无汗骨蒸用于血滞闭经痛经,跌打伤肿用于痈肿疮毒,肠痈腹痛赤芍(必考)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虚热药青蒿hao性能特点:苦,辛,寒功效: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nue泻下药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巴豆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祛风湿药独活应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用于头风头痛,外感风寒挾湿表证威灵仙应用:用于风寒湿痹用于痰饮积聚木瓜应用:用于风湿痹痛防己应用:用于风湿痹痛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五加皮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化湿药砂仁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理气安胎利水渗湿药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车前子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滑石性能特点:甘,淡,寒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温里药附子应用:用于亡阳证用于阳虚证用于寒湿痹痛干姜应用:用于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所致腹泻,呕吐,泄泻用于亡阳欲脱证用于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吴茱萸应用:用于寒凝肝脉诸痛证用于呕吐吞酸用于虚寒泄泻丁香应用:用于胃寒呕吐用于胃寒脘腹冷痛用于肾虚阳痿理气药本类药味多辛香,苦泄,温通,具有梳理气机的作用。因其主归脾胃、肝、肺经,故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不同功效香附应用:用于肝郁气滞诸痛证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或结块消食药山楂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神曲功效:消食和胃麦芽功效:消食和中,回乳莱菔子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止血药大蓟ji性能特点:苦,甘,凉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性能特点:苦,甘,凉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地榆性能特点:苦,酸,微寒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茜草功效:凉血止血,活血通经炮姜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活血祛瘀药桃仁
本文标题:中医药概论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