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
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苏**酒店为例摘要:近年来江苏旅游快速发展,酒店业欣欣向荣,涌现出大量的星级酒店,从而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江苏省各大星级酒店的现状,对人员的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对目前酒店采用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帮助酒店更好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抓住人才。关键词:星级酒店;人才需求;培养模式1.前言(要用一两段话说明论文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内容及特色等,要针对本文写)2.星级酒店人才概念及培养模式3.**酒店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4.**酒店人才需求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5.**酒店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6.结论江苏星级酒店人才发展现状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截止2009年底,全省已经拥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8座;旅游星级酒店945座,其中:五星50座,四星175座,三星427座,二星291座,一星2座。江苏酒店呈现了国际化、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自有品牌的快速发展,目前,世界前十名的酒店集团中,已有洲际、温得姆、万豪、雅高、喜达屋、凯宾斯基等进入江苏,世界前20名的酒店品牌中,已有假日、喜来登、速8、华美达、万怡、宜必思、皇冠假日等7个进入江苏;快捷假日、凯悦、诺富特等3个品牌也已签约。同时,江苏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发展迅速,2008年金陵酒店管理公司已列世界酒店业第48位,签约酒店已超过60座。星级酒店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需求激增。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江苏省旅游人力资源总量35.70万人,其中酒店从业人员超四分之三人力资源总量比2005年增长了138%,实现了旅游就业人数总量的大发展。江苏是旅游大省,随着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经预测,到2015年,旅游人才需求总量为26.84万人,再加上2012年青奥会的临近,旅行社和酒店业都面临着机遇。2..论文研究的内容酒店业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的研究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做好人才需求的分析工作可以避免由于人才紧缺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可避免由于盲目培养,选择不合理的培养模式而造成专业人才过剩,浪费人才的现象。虽然有关员工培训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是专门针对酒店业培训的研究却没有形成模式,对于酒店员工培训模式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且实用的指导理论还比较匮乏,与时代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过分析江苏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状况,发现江苏星级酒店人才需求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星级酒店人才紧缺或过剩等问题;通过研究酒店培养模式,发现目前酒店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空白,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想法,提出新的培训思路,并从培训的角度为环境人员流失给予管理者一些启迪。总之,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酒店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人才的能力,抓住人才。3.论文研究的方法(1)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在理论层面上参阅了大量教材、文献和资料,将人力资源理论、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企业战略等相关理论相融合。在实践层面上,调阅了江苏省旅游局的相关数据。(2)图表分析与数据调查相结合在酒店人才需求方面运用了图表,并且数据贯穿全文,力求具有可视性、可信度、可操作性,以对江苏星级酒店的人才规划上有积极的作用。4.论文研究的结果与分析4.1江苏星级酒店人才需求分析4.1.1近年江苏星级酒店人才数与酒店数1999至2008年江苏星级酒店人才数年份星级酒店人才数营业收入总额(万元)星级酒店数199976816514682.3402200078486580308.78450200178535605798.85565200280625707700.00575200385005767476.36590200491918832710.836382005929041034417.057132006950191143611.367992007965921207431.5684320081097161355308.08895下图是1999-2008年江苏省星级酒店人才数与星级酒店数的散点图4.1.2旅游市场人才供求状况从市场的总体供求状况看,需求远大于供给大于和需求大于供给合计比例为62.3%(占样本数的一半以上;需求小于供给和需求远小于供给总计数只占总体样本的15%.3(选择持平的为22.4%这个数据显示江苏旅游人才的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星级酒店人才的主力军是大专学历人才,但目前市场上酒店人员学历偏下,基本都是大专以下人员,大多说高校毕业生都不会选择酒店这个行业,所以导致酒店人员质量偏低,适应不了如今国际化,紧缺高素质人才的星级酒店。4.1.3对星级酒店人才需求的总结与分析(1)由以上图表可以得出:今年来,江苏星级酒店人才数与星级酒店数成正比关系,随着酒店数的增加,人才数随之增加,且数量庞大。根据市场人才状况显示,供求相当不平衡,我们需要加快酒店人才的培养,以满足酒店的需求。(2)近年江苏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对旅游消费比例有很大的提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的上海世博会都给江苏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特别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给其相邻的苏州,无锡,以及高铁直达的南京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从而促进了酒店业的发展,也造成了酒店行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可想而知,2014年南京青奥会将会给南京以及整个江苏的酒店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效益。从以上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江苏酒店行业发展环境很好,发展空间大。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江苏省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其予以特别重视和充分考虑,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尽量做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威胁转化为机会,其旅游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4.2江苏星级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2.1星级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况现在市场上星级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创立和推广的,通过在学校设立“合作教育部”和项目协调人“制度,来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普遍、广泛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企业对于高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科研成果转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校企共建专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实训设备、联合举行考试、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提供学费。其实,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是一直伴随教育发展的。如华东理工大学利用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新世纪教改项目,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成功探索了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出了“两上两下“”回归实践“等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订单模式“、”工学交替“、”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等一系列产学合作教育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雏形。综上所述,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产学合作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具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4.2.2产学合作、半工半读模式的发展(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所谓订单式教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同看法是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校企双方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强度,互利合作并以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的形式,形成一种法定或近于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完成协议标的人才培养任务,作为被委托方的高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作为委托方的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订单式教育式模式强化了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契约关系,使企业和高校在市场化条件下,以互利多赢的方式走到一起。这一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和必由之路。自2002年10月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某高校率先于2004年9月,先后与喜来登豪达上海太平洋大饭店、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及上海四季酒店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某高校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更符合市场或企业的需求,更具有上岗竞争力,走出了人才培养的三步曲,第一步是走出校园,走访上海多家五星级酒店,向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介绍饭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请教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岗位设置及人才录用标准的看法,以使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与之相适应。第二步是请进专家,邀请多家五星级饭店的管理层来学院讲学教授。第三步是接受订单,与多家五星级饭店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订单式教育模式之间关联着是三个利益相关者,它可解决学生“现实震荡“问题,使其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可以使酒店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提升了其核心竞争力(2)办学模式及效果研究改变以教室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行校企合,是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实行工学结合亦公亦读制,可具体体现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可作为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带有方向性的保障措施。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与喜来登豪达上海太平洋大饭店、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及上海四季酒店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教育观念、教育场所、教育客体意识以及教育主体形式的四个转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校企作式亦公亦读制。四个转变包括从重“专业知识“向重”专业能力“的转变,从重”课堂教育“向重”基地实训“的转变,从”学生意识“向“员工意识”转变,从“双师型”向双轨型“转变。根据对此高校的酒店实习生的调查,学生普遍接受进入酒店实习的安排,希望能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判断自己是否能适应该职业;多数同学希望到经济和旅游发达地区五星级酒店实习,希望通过此提高自己的技能,掌握更广泛的信息;通过实习,大多数同学在专业技能上有了实质的提高,但没有增加对这份职业的热情。4.2.3对办学模式的总结与分析(1)深化的培养机制在办学类型上,完成了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多样化,实现了“四个转变“;在培养模式上,面向江苏旅游与酒店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寻找合作伙伴,发挥学校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教改基地、教训基地,实行“四地一体“,逐步形成产学研合的培养机制。(2)做到“五个到位”,规范培养制度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帮扶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3)实施“六个结合”,扩大成果即订单培养与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订单培养与社会诚信相结合,订单培养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与点面推行相结合,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与预防控制相结合,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与部门配合相结合,“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相结合。我们要对高校订单培养模式基本框架进入深入思考: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构建模式为重点,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以面上统筹抓管理,以点上深入抓。5.结论及建议1.多渠道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从宏观上加大力度调整旅游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更好的效益。调整办学方向,立足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参与人才培养与开发,形成大旅游教育的格局,提高旅游人才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走产学研一体化。加大教学硬件投入,如模拟餐厅、烹饪、前台和客房实验室,是学生掌握要领、操作技能和合作共事能力;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高校走向社会。此外,聘请业内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教学和研究委员会,定期到学校做教学报告,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并认清形势。加强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教授外出进修,安排教授到酒店进行实践培训,理解酒店业的需求现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针对操作性强
本文标题: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0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