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科技创新工作_介绍(PPT37页)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科技创新工作介绍2013年6月22日目录一、国药医工总院概况二、经济运行状况三、三年来的管理成效和特点四、持续创新体会一、国药医工总院概况1.历史沿革1957年1965年2000年2000年2010年2010年底创新药物研究与服务,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国际合作药品制造药学领域研究生培养主营业务2.主营业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总院两个研究院三个中心三个产业化公司--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川抗制药有限公司----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고객정보,고객관계는전략적자산-다양한채널을통합한고객서비스제공-파트너와의협력은전략적자산-SupplyChain를활용한경쟁우위확보药学院上海医工院上海交大总院现有(在岗)员工5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历年来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累计119人,在职人员中博士、硕士450余人。4.团队一、国药医工总院概况二、经济运行状况三、三年来的管理成效和特点四、持续创新体会二、运行状况200920122009-2012医工总院销售收入对比图200920122009-2012医工总院利润总额对比图•销售收入23.61亿元•同比增长约88.1%•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13.4%1.经济效益状况申请专利共151件发明专利149件授权专利共106件发明专利105件有效专利共573件发明535件药品注册临床批件6项生产批件4项2012年累计至2012年新药证书1本有效专利共573件发明535件有效专利共573件发明535件发明535件美日欧专利18件2.技术创新状况“十一五”“十二五”国家“十一五”“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设验收成绩优异,继续承担“十二五”其建设任务。“创新药物与制药工业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73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成立药理毒理室1993年,国家科技部“1035工程”项目2003年,第一批通过国家GLP检查2008年,通过AAALAC认证2011年,通过GLP复查2012年,通过OECD检查向国内外制药机构提供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完成“十一五”期间我国50%的新药临床批件安评工作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是国内最早从事药物制剂研究的机构,也是我国从事给药系统研究唯一的国家级研究中心我国医药工业中的制剂释药技术和成果转化中的工程化研究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验中心,国内最早从事药物包装材料及容器质量测试的检验机构,已获得认可的检测标准近300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各部委省市奖20余项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信息服务平台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工信部行业统计咨询平台中国医药行业统计行业专题咨询调研媒体会议服务平台专业网站、核心期刊、媒体杂志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论坛培训药物综合数据库(PDB)上海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AS)国家级医药信息研究与服务平台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核心期刊:《中国抗生素杂志》《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世界临床药物研究》AcademicianofCAE科技部于2007年7月正式批准,2010年通过验收全国第一批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专利:申请发明专利106份(PCT,14),获授权发明专利32份(其中美国授权3份,欧洲专利局授权2份)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6项论文:发表59篇,其中SCI17篇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院以来获奖情况:2005环孢菌素A生产新工艺2006创新药物结晶头孢硫脒2007万古霉素产业化关键技术2008普利类抗高血压药物生产关键技术2011药物制剂缓控释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众多的科技奖励46329国家科技发明奖2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6项省部级奖329项近期重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创新药物与制药工业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并购的武汉中联、川抗制药两家长期亏损企业,在2012年扭亏为盈。2012年新并购焦作容生,拥用高端注射剂产业化平台和激素类产品线,“米乐松”年销售额过亿元。现代制药位列“中国药企100强”排行榜。川抗制药武汉中联一、国药医工总院概况二、经济运行状况三、三年来的管理成效和特点四、持续创新体会三、创新管理成效和特点(一)实现战略转折,增强发展走向引导力1.把握创新发展大局融入国药集团的战略格局、企业文化和发展使命。发挥自身“格局完备、团队优异、成果众多、特色鲜明”的科研优势,支撑国药集团走出贸科工一体化发展的做强做优之路,在建设“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平台”的实践过程中,体现我院的行业地位、创新价值和生命力。担负起成为“国药集团科技创新平台”的新使命,实现了“体制平稳过渡,发展稳健推进,创新再上台阶”。2.明战略,引导未来走向①国药集团技术创新平台②国家医药重大科研项目平台③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服务平台④重要技术成果自主转化平台⑤集团高端人才培养平台⑥国际医药研发学术交流平台四个着力点六项功能推动国药集团快速发展的创新示范型新科技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自我成果转化体系,人力资源培育体系。特色发展,技术领先,市场拓展,文化创新。三个支撑体系一个目标“一三四六”发展战略3.订规划,管控发展进程立足点高。与国内外形势、国药集团规划相适应。针对性强。剖析宏观经济环境、集团发展态势、总院现状。举指扎实。盘点已有技术成果,布局攻关课题,加快与集团工业体系对接。《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动态制订发展规划董事会1.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2013“制度建设年”对涉及总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科学论证、慎重决策,控制风险。总院经营班子决策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二)提升总部功能,增强经营风险控制力2.调整发展布局•南翔栓剂生产基地•浦东基地制剂项目•江苏海门原料药基地•现代哈森国家基药基地•焦作容生制药调整科研布局完善产业布局•国家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重点试验室•张江研发中心•上海安评中心二期•广西新药安评中心总院江苏海门分院•瀛科隆临床CRO转变创新思路、创新药物技术研发的布局(三)加快创新转型,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新建产学研联盟、联合实验室7个美国HARBOR生物公司已经有1项成果报SFDA进入审批程序签署了共同进行我国首个罕见病领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联合研究合作备忘录国内高校和企业•第一,与政府、高校、企业的技术创新合作局面不断形成。我们在科研项目建设上,持续赢得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与高校、企业新建立“产学研联盟”、联合实验室7个。•第二,以众多成果继续带动行业科技进步。三年来,我们以“产学研联盟”等形式,继续不断贴近医药行业发展需求,以众多科研成果的产出,保持对医药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辐射力。不断保持对于医药行业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安评中心国际技术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加大,通过了OECD的GLP认证(国内第二个通过这一认证的安评机构),为该中心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扎实基础。二期扩建工程也在顺利推进,2013年将完工并投入使用。制剂中心的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平台建设,继续得到完善和拓展,获得了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秀业绩奖(2012年度)”。信息中心优化了国家医药工业信息统计功能,推出了“中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指数”、“医药地理”网站,主办了首届“中国医药经济战略峰会”等活动,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国家级中心行业地位不断巩固一、国药医工总院概况二、经济运行状况三、管理成效和特点四、持续创新体会四、科技创新体会管控机制上战略布局上创新模式上必须适应国资委和国药集团的要求,加快由既往的“以行业性科研大院身份独立发展”向“国药集团科技创新平台与行业性科研大院两者兼容发展”的转折,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一主题不放松,总院的一切管理思路、管理活动,都应当围绕着“提升创新水平、推动集团发展”这一紧迫使命来展开。管控机制上创新模式上战略布局上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形势的要求,加快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的转型,整合总院内部、集团内部的创新资源,强化与行业内以及国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完善总院内部产学研一体化运行的创新链条,加快重大产品、重大技术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战略布局上管控机制上创新模式上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要求,加快由“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管理”的转变,提升总部功能,强化微观管控,防范发展风险,不断增强总院管理团队的决策力、控制力、执行力,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不断赢得先机。战略布局上管控机制上创新模式上央企市营模式:在坚持央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其核心: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二是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四是公司内部机制市场化,五是按照市场的机制开展企业经营。“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推进了集团企业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资合作,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到2012年底,企业内部不同所有制企业安排了6万名员工就业岗位,为国家创造战略布局上管控机制上创新模式上包容性增长:市场经济机制下,如何与行业里的其他企业包容,共同发展,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包容性增长是通过4个和谐来实现,即“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在成长中,充分照顾到环境和社会责任,做成“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责任型”的四型企业,把企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竞争者互利多赢结合起来。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尽管是国药集团的研发中心,但他仍然是国家级院所、是行业里的大院,首先要满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需求,满足行里里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研究,为行业服务。总院为医药行业民营企业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请各位校友和行业同仁继续关心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的成长谢谢
本文标题: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科技创新工作_介绍(PPT3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