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行政执法规范化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法治国家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历时8个月,约1.7万字,分七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总论,由导论和第一部分构成。旗帜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阐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第二板块: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构成。从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行论述和部署。第三板块: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六部分讲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从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3个方面展开。第七部分讲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涉外法律工作7个方面展开。最后,号召全党全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提纲一、四中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二、影响法治建设的主要问题三、围绕重点环节,建设法治国家(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一、四中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7(二)确立总目标和基本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道路8(三)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四)基本原则(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二、影响法治建设的主要原因(人)情(天)理(国)法(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冲突二、影响法治建设的主要原因古希腊、古罗马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1、缺乏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秩序制度失效,一是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二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有问题。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只有在良好的基础秩序上才能发挥作用。(二)追仿型发展道路的特色与法治建设的弊端142、社会信任严重缺失3.经济发展模式与法治建设的矛盾4、法治的局限性:法治的滞后性与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之间的矛盾法治的统一性与社会发展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法治控制性与社会变革的越轨性之间的矛盾三、围绕重点环节,建设法治国家∆科学立法:前提条件∆严格执法:关键所在∆公正司法:根本保障∆全民守法:坚实基础(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两项举措1:立法先导2: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18——完善立法机制(完善党领导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开展立法协商)——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十八届四中全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20(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各级政府严格执法行政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法治政府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强化政务公开原则: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求: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23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24(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司法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四中全会: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28(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法治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卢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推进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依法治国,关键在人。要信仰法治----习近平
本文标题:行政执法规范化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8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