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假借字与通假字•假借字:是六书的一种,但它不是造字的方法,而是用字的方法。定义:生活中,有的意义比较抽象,很难为它造出一个字来,但是在口语中是能念出来的,于是借用另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这个字,这个字就是假借字。•杭州话:意义--很,非常造字--?生活中的口语--借用读音也是máo的字--杭州话中:毛--很,非常。毛好毛难看máo毛我我造字:?•第一人称,代词口语中念:wǒ(意义比较抽象)借用读音是wǒ的“我”(假借)我----第一人称,代词其其造字:?•他的,其他的,代词口语中念:qí(意义比较抽象)借用读音是qí的“其”(假借)其----他的,其他的,代词•其:一般的意思是他的,他们的,代词,本义是簸箕的意思。借用来表示代词的意思,所以也是个假借字。它•《说文解字》: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它:现在指表示动物的第三人称,或其他。本义就是蛇,假借为代词。后来蛇的本义被排挤,加了一个虫字旁表示蛇。•通假字:本来应该写成某个字A,但偏偏不写,写成另一个错别字B,A和B有同音关系。B就是个通假字。如:甚矣,汝之不惠。惠本应写成慧,但偏偏定成恩惠的惠,两个字同音。惠是个通假字。•邹忌脩八尺有余。脩:通修。《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的本义:干肉,所以下面是月。•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豚:做熟的小猪。)归:通馈。•罢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罢:通疲。•通假是古代汉语中运用十分广泛的用字现象,这一点在出土的简帛文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假字在战国简中极多,稍后的秦汉简帛中也有不少。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共有字1123个,其中通假这类同音代替字300个,占总字数的26.7%。汉代著作中通假字大大减少,但总数依然不少,先秦典籍中还有大量未被改动的通假字。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假借字是本无其字,根本没造出这个字,没办法,只得借用另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叫无可奈何型。•通假字是本身有一个正确的字不用,故意写一个错别字,属于明知故犯型。•假借字和通假字的共同特点是都是根据同音的关系。•《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戚:本义是战斧,假借字,因为亲戚这个意思未造出字。畔:本义为田埂,通叛,当时有叛这个正确的写法。所以畔是通假字。
本文标题:假借字和通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0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