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波动周期、频率波长、波速2一、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1.简谐波简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形成简谐波。2.波动的特点•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各质点振动频率相同,只是初相不同;3二、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振源2.弹性介质复杂的波都可以看成是由简谐波的合成。•振源完成一个全振动,完成一个完整的波形。光波传播无需任何介质。4三、波的分类1.横波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方向如绳波为横波。562.纵波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传播方向纵波是靠介质疏密部变化传播的,如声波,弹簧波为纵波。78t=00481620············12·············t=T/2·····························t=3T/4··························t=T························t=T/4·····················91.质元并未“随波逐流”波的传播不是介质质元的传播。2.“上游”的质元依次带动“下游”的质元振动。3.某时刻某质元的振动状态将在较晚时刻于“下游”某处出现---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四、注意·························4.同相位点----质元的振动状态相同。10•振动是描写一个质点振动。•波动是描写一系列质点在作振动。传播方向t后的波形图5.振动与波动的区别6.判断质点振动方向11传播一个完整的波形所用的时间。(与质点振动周期相同)单位时间内传播完整波形的个数。(与质点振动频率相同)两相邻波峰或波谷或相位相同点间的距离。五、周期、频率、波长、波速2.频率1.周期T3.波长12波的(振动位相)传播速度。T1u4、波速u5.T、、、u的关系13Tu①.周期、频率与介质无关,与波源的相同。波长、波速与介质有关。6.注意几点③.波在不同介质中频率不变。②.不同频率的同一类波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14•液体中纵波/KuK容变弹性模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m/s331u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m/s1450u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m/s5000u•固体中横波纵波/Gu/EuG切变弹性模量,E杨氏模量,密度。7.波速与弹性介质的关系15图1天然地震的常见震相有纵波(P)、横波(S)和面波(图为瑞利波R),它们的速度不同。地震波传播有点像运动员赛跑,一开始所有运动员差距不大,这时还不容易区分谁是“冠军博尔特”,不久之后,跑得快的就会冲到前排,且距离越拉越大,这下就容易区分了。地震学家在分析震相的时候,不喜欢一个一个分析地震波,他们喜欢把很多地震台的数据,按照震中距排列起来,让地震波“跑起来”以区分震相。图为美国地震台阵(USArray)接收到的日本Mw9.0地震波序列,可以看出P波振幅S波振幅面波振幅。其中R1表示面波第一次经过地震台,R2表示反方向的面波经过地震台,R3表示R1面波绕地球一圈后经过地震台。由图可见,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天然地震。原文地址: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16图2北京时间2006年10月9日9点35分,朝鲜在其境内(41.294°N,129.093°E)进行当量小于1000吨的地下核试验,产生了约4级的地震。即使这些地震波到达北京时,振幅已经小到只有几十纳米,但利用地震台网技术,仍可以检测出核试验产生的~7.5km/s的P波和~3.5km/s的Lg波。17图3图中红色波形是中国在90年代进行的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其记录特征是“大头小尾”,P波强于S波,Lg波发育。蓝色的是6.3级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它的特征是“小头大尾”。利用记录到的地震波的特点,基本可以区分地下核爆炸和天然地震。
本文标题:1波长、频率、波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0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