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望星空》解读•《望星空》预习•1、诗人在第一节中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与感伤,在后面又说“我错了”,怎样理解诗人的“忏悔”?•2、简述全诗的核心内容。•3、诗人对星空的赞美在全诗中发挥了什么作用?•4、时代在诗作上打下了什么样的烙印?•生平•1948年到1954年,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辑部主任。1955年到1961年,任中央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1962年调《人民日报》任特约记者至文化大革命。•1970年,随中国作家协会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6年10月18日,在一场意外的火灾中不幸逝世,终年57周岁。•郭小川一直在政治漩涡中沉浮。其人生起落与时代政治风潮及个人政治恩怨密切关联。•1955年,在批判丁玲、陈企霞时,由于发言慷慨激昂,言辞尖锐,受陆定一、周扬等人欣赏将其从中宣部文艺处调往作家协会担任秘书长等职务。•1959年,庐山会议掀起阶级斗争新风暴。作协党组竟然把郭小川同彭德怀挂上了钩,开展重点批判。——从1955年到1957阶段内,与周扬、刘白羽、林默涵、邵荃麟等文艺界高层接触的过程中,深深领略到文坛风云的诡谲……•1962年10月,在胡乔木的帮助下,离开作家协会,到人民日报社当了一名普通的记者。不久,他的老领导、农垦部部长王震邀其随行考察,成为红人。•“文革”风浪骤起,他遭到批斗、抄家,随后被送往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在咸宁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武汉军区,1971年,武汉军区政治部派人借郭小川到军区帮助写《前进在五七道路上》影片的解说词。•1971年的一天,江青要看电影……禁勃然大怒,尖声责问……•1974年底,从咸宁“五七”干校回北京分配工作,乐极生悲……•《望星空》的解读史•十七年阶段的不同政治解读: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新时期阶段的赞美:战斗精神•新时期阶段的质疑之声:站在历史高度的评价。•《望星空》解读一、“引子”的“困惑”二、第一节赞美星空的“话外之音”三、第三节中的对比四、第三节蕴含的复杂情感五、第三节以星空的晦暗烘托人间的美好,同时谴责自己先前的消沉、误判六、第四节抒发理想与豪情壮志七、对全诗的总体评价•一、“引子”的“困惑”•今夜呀,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向星空了望。明天哟,一个紧要任务,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我能退缩吗?只有迈开阔步,踏万里重洋;我能叫嚷困难吗?只有挺直腰身,承担千斤重量。心房呵。不许你这般激荡!-------此刻呵,最该是我沉着镇定的时光。•(一)特殊的创作背景与特殊的情感:诗歌以反问、感叹的语气否定了“退缩”“叫嚷困难”,强调“沉着镇定”,但事实相反。——时代背景、政治风潮与作协的工作环境令其无所适从。•(二)证据•日记:反映诗作写作时间长,多次修改;“《望星空》初稿写出之后,我压了很久,八月再改,十月又大改,我对一、二段异常偏爱,不忍割舍。”(《第二次补充检查》,1959年11月25日)•政治背景:庐山会议的转向使他有身为作协党委副书记的他有岌岌可危、朝不保夕的顾虑,因而产生一种放弃理想,得过且过的情绪。•工作环境:被迫参与批判各种文人,“整人”成为主业;因为与刘白羽的矛盾,自己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对诗作的解读郢书燕说!•——重要参考文章:金进《重读郭小川的望星空》。•二、第一节赞美星空的“话外之音”•……但星空是壮丽的,雄厚而明朗。穹窿呵,深又广,在那神秘的世界里,好象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大气呵,浓又香,在那奇妙的海洋中,仿佛流荡着奇妙的酒浆。星星呵,亮又亮,在浩大无比的太空里,点起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银河呀。长又长,在没有涯际的宇宙中,架起没有尽头的桥梁。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你看过多少次:冰河解冻,火山喷浆!你赏过多少回:白杨吐绿,柳絮飞霜!在那遥远的高处,在那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观尽人间美景,饱看世界沧桑。时间对于你,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一)赞美之辞•空间的壮阔、博大、深邃:壮丽,雄厚而明朗,深又广,浩大无比。•空间绵长无垠:万寿无疆,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历经无数花开花落,沧海桑田。•美丽:星星的闪亮,银河的“长又长”……•(二)赞美之辞背后难言之隐•羡慕星空远离尘世的逍遥自在•羡慕星空的强大与自由自主•(2)呵,望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说什么:身宽气盛,年富力强!怎比得:你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说什么:情豪志大,心高胆壮!怎比得:你那阔大胸襟,无限容量!我爱人间,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走千山,涉万水,登不上你的殿堂。过大海,越重洋,饮不到你的酒浆。千堆火,万盏灯,不如一颗小小星光亮。千条路,万座桥,不如银河一节长。我游历过半个地球,从东方到西方。地球的阔大幅员,引起我的惊奇和赞赏。可谁能知道:宇宙里有多少星星,是地球的姊妹行!谁曾晓得:天空中有多少陆地,能够充作人类的家乡!远方的星星呵,你看得见地球吗?--一片迷茫!远方的陆地呵,你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吗?--怎能想象!生命是珍贵的,为了赞颂战斗的人生,我写下成册的诗章;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机缘,向星空了望!在人生的行程中,又有多少个夜晚,见星空如此安详!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呵,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于是我带着惆怅的心情,走向北京的心脏-------•三、第三节中的对比•(一)两两相比•我的生命周期与星空的对比•我的壮志激烈与星空的源远流长的对比•人间火、光与星空的“小星星”的对比•人间千条路万座桥与银河的对比•(二)两两相比的结果•倍感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在人生的行程中,又有多少个夜晚,见星空如此安详!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倍感迷惘、惆怅:“为了赞颂战斗的人生,我写下成册的诗章;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机缘,向星空了望!”•四、第三节蕴含的复杂情感•怎样理解几组话语的含义及话语之间的逻辑关联?•1、谁曾晓得:天空中有多少陆地,能够充作人类的家乡!远方的星星呵,你看得见地球吗?--一片迷茫!远方的陆地呵,你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吗?•2、生命是珍贵的,为了赞颂战斗的人生,我写下成册的诗章;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机缘,向星空了望!•3、呵,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于是我带着惆怅的心情,走向北京的心脏-------•第一组话语:言说自己的渺小,希望自己的存在引起“远方的陆地”的注意,间接表达逃遁尘世之意。•第二组话语:对“战斗的人生”怀疑,对自身前景的焦虑——“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机缘,向星空了望!”•第三组话语:特定时代不许诗人抒发一己的感伤与彷徨,因而诗人牵强地将诗绪导向“时代”与“革命”。——“于是我带着惆怅的心情,走向北京的心脏”,为下文政治抒情而铺垫。五、第三节以星空的晦暗烘托人间的美好,同时谴责自己先前的消沉、误判•(3)忽然之间,壮丽的星空,一下子变了模样。天黑了,星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云没有来,风没有刮,却象有一股阴霾罩天上。天窄了,星低了,星空不再辉煌……我不能不带着格外的惊奇,向四围寻望:就在我的近边,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一座美妙的人民会堂……就在我的两侧,在长安街上,挂出了长串的灯光;就在那灯光之下,在北京的中心,架起了一座银河般的桥梁。这是天上人间吗?不,人间天上!这是天堂中的大地吗?不,大地上的天堂。……是谁说的呀--星空比人间还要辉煌?是什么人呀--在星空下感到忧伤?今夜哟,最该是我沉着镇定的时光!是的,我错了……我们生活着,而没有生命的宇宙,既不生活也不死亡。我们思索着,而不会思索的穹窿,总是露出呆相。星空哟,面对着你,我有资格挺起胸膛。(一)通过烘托、对比来赞美“人间天堂”•烘托:为何突然“高空显得暗淡无光”?因为人民大会堂和长安街出现了。•对比:•长安街的灯火与星星的对比;•整个长安街与银河的对比;•生机勃勃的我们与没有生命的宇宙的对比;•有思想的我们与“不会思索的穹窿”的对比•我们的活跃与穹窿的“呆相”对比。•(二)因先前的“激荡”“惆怅”而自责•是谁说的呀--星空比人间还要辉煌?是什么人呀--在星空下感到忧伤?今夜哟,最该是我沉着镇定的时光!是的,我错了,我曾是如此地神情激荡!此刻我才明白:刚才是我望星空,而不是星空向我了望。我们生活着,而没有生命的宇宙,既不生活也不死亡。我们思索着,而不会思索的穹窿,总是露出呆相。星空哟,面对着你,我有资格挺起胸膛。•六、第四节抒发理想与豪情壮志•(一)继承革命传统,继续奋斗•(二)社会主义建设朝星空发展•(三)解放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决不只是自扫门前雪……让满天星斗,全成为人类的家乡”;有能力实现理想——“出发于盟邦的新的火箭,正遨游于辽远的星空之上”•七、对全诗的总体评价•(一)关于“惆怅”“激荡”的抒写体现了真情实感•对星空的探索欲、在浩瀚宇宙面前的渺小感、远遁尘世的渴望……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有屈原“问天”的执着与困惑,有张若虚对人生短暂的感伤,有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自惭…尘世的纠纷困扰使诗人向往星空、艳羡星空的自由自在,这种情感也是真实的。•(二)文学的政治化驱使诗人的诗情政治化•诗人强行将个人性的抒情政治化、时代化、大我化——天安门作为星空的对立物出现,“我”对星空的赞美成为歌颂人间天堂的铺垫。•(三)时代的激进与浮夸在诗作中有明晰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朝星空发展,间接表达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决不只是“自扫门前雪”,苏联的火箭已在太空遨游,而苏联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思考与联系•1、诗人对星空的赞美在全诗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简述诗歌折射出来的诗人的情感矛盾。•3、简述时代的激进与浮夸在诗作中的反映。
本文标题:郭小川・望星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1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