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2018.5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政策要点吉林省教育学院黄春华2018.5.31正确认识《刚要》的重要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学习经历,是教育走向新时代的起点,教育部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作为必修,很少有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指导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句话,在2001年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本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对课程性质、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等问题。2017年12月初,国家教材委召开全体会议,审查通过了课程方案和标准。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由学校统筹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新的《课程方案》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方面有哪些主要变化?一是在文本表述上,保留原来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将原来的“社区服务”修改为“志愿服务”。二是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式:“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三是从实施需求出发,目标更具体,强化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学分由原来的23学分,调整为14学分。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关于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新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关于综合与分科的问题二、关于生成与预设的问题三、关于实践方式的分类指导四、关于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五、关于组织管理问题一、关于综合与分科的问题《指导纲要》规定为“跨学科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强调它的综合实施。学科课程:从特定的学科视野出发,在相对固定体系内纵向深入积累知识;综合课程: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横向思考、跨界学习。两者关系:互为补充、共同育人二、关于生成与预设的问题半开放结构:面向真实生活,必然要求过程的开放生成,不是按照固定的教材去上课,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操作工;同时也不是没有预设和指导,课程本是预设。目标预设而过程相对开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及三个学段、四个方面的育人目标(学习进阶)。主题预设而具体内容自主选择:注重将重大主题教育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用综合实践活动形态实施专题教育。素养生成非一日之功。《指导纲要》注重长周期的主题活动设计,使活动内容具有进阶性、递进性。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处理好学期、学年、学段间的有机联系,建构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序列。育人意图的实现是一门艺术,如同盐溶于水,食之有味,却不留痕迹。三、关于实践方式的分类指导认识:侧重指客观见之于主观实践:侧重指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活动方式的分类指导是《指导纲要》研制的重点、难点关于研究性学习问题•模拟情境、与现实岗位中体验•手工制作、动漫创作、创客活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社会服务考察探究职业体验设计制作四类实践方式取向各有侧重,活动要素也有所区别,但没有绝对界限,都蕴含着古老的知行合一思想,强调以用促学,注重隐性知识、暖知识的获得和跨界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四、关于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注重反映活动要素、在实践中学习的本质要求;强调对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写实记录、原始资料的积累;由专业人员基于写实记录,对在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倾向、潜在能力进行分析、判断。有一个合理的约束机制,确保结果的真实可靠。例如某校志愿服务评价:志愿服务学分=工作单位时间x劳动强度系数x工作质量权重系数五、关于组织管理问题三级责任主体国家:明确课程设置及其建设标准,宏观指导与管理等;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包括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与共享机制建设、实施情况督查等;学校:组织实施主体,明确实施机构与人员、进行校级层面整体规划,加强与社会各部门、机构、人员横向联系等。小结:注重“三个强化”处理“三个关系”防止“三个倾向”知行合一、以用促学请大家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2018.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3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