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陈文华什么是骨质疏松?•特点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2001)什么是骨质疏松?•骨强度骨密度(60%~70%)——即骨量骨质量(30%~40%)——指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特性,包括骨几何形态、微结构、骨重建、骨矿化、微损伤累积和骨的胶原与矿盐等材料特性。什么是骨质疏松?•骨强度概念的提出,强调了骨质量的重要性。骨质量能解释一些单纯用骨量不能解释的问题。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相对男性,女性峰值骨量小,骨量更容易丢失,如图所以患病率要远远高于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好发部位:髋部(最为显著)脊柱前臂远端人类骨量随年龄增长大体可分为下述6个阶段:•(1)骨量增长段:从出生至20岁•(2)骨人类骨量随年龄增长大体可分为下述6个阶段:•(1)骨量增长段:从出生至20岁•(2)骨量缓慢增长段:从20~30岁•(3)骨量峰值相对稳定段:从30~40岁•(4)骨量丢失前期:女性从40~49岁,男性从40~64岁•(5)骨量快速丢失期:妇女绝经后1~10年•(6)骨量缓慢丢失期:65岁以后骨量的测定与正常情况下同人种青年人骨量的比较(T值)定义范围骨质疏松症的T值-2.5骨量的大小骨质疏松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诊断标准为:(1)正常:骨密度T值«-1s。(2)骨量减少:骨密度T值«-1~-2.5s。(3)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值«-2.5s或以下。(4)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值«-2.5s或以下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T值&Z值T值=检测结果与同人种群体中青年人(20岁左右)骨量数值的偏差Z值=检测结果与同人种群体中相同年龄人骨量数值的偏差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运动•低频脉冲磁场•其他物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关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方法是: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其中运动疗法是基础,它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应该贯穿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就是采用药物疗法,也应当要以运动疗法为基础。•如果运动是从青春期或者更早就开始的话,那么疗效将翻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2005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0日)的主题为“选择运动,防止骨松”,也强调运动在骨健康中的作用。日本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CA推荐总体评价C级BMD几乎无效椎骨骨折不预防非椎骨骨折不预防•活性VitD3总体评价B级BMD几乎无效椎骨骨折可预防非椎骨骨折可预防•运动、药物治疗、防跌倒总体评价A级运动方法的选择•锻炼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实验锻炼频率期限参考文献结果证据级别背肌耐力5次/周2年Uusi-RasiK.2003有效Ⅱ有氧踏步2次/周1年SinakiM.2002有效Ⅱ太级拳5次/周1年MurakawaK.2004有效Ⅱ干预措施参考文献跌倒减少(RR)95%可信区间肌力训练改善平衡RobertsonM.C.20020.800.66~0.98太极拳RobertsonM.C.20020.510.36~0.73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的作用:•1.运动应力负荷是骨矿化的基本条件。•2.运动应力负荷能阻止骨量丢失,增加骨质密度。•3.运动应力负荷大小决定骨密度高低。•4.促进性激素分泌。•5.运动促进钙吸收。•6.运动能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促进骨形成。•7.运动应力负荷在骨内产生微电池、促进骨形成。•8.运动通过提高肌力改善骨密度。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运动的频率运动的疗程运动时的注意事项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运动的方式•有氧训练:•力量训练:•抗阻训练:应包括全身主要的肌群,这样才能作用到四肢。以下是在健身房或体育馆的器械上进行一组推荐的运动:伸髋:臀肌、月国肌、后背肌群;伸腰:后背肌群;伸腿:股四头肌;压腿:臀肌、股四头肌、月国肌;后拉:背阔肌、寓部、斜方肌、腹肌;划船样动作:背阔肌、肩部、肱二头肌;所加的负荷应在重复运动10~15次之后让患者感到肌肉疲劳为宜,并且以后应逐渐增加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运动的强度•首要的原则是“超负荷”,即在运动过程中加在骨上的负荷应不同于且大于日常活动中的负荷•肌力训练:超量恢复•有氧训练:靶心率=(220—年龄)*60%~80%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运动的时间与频率肌力、牵拉、有氧训练有所不同运动的疗程终身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合适的穿戴佩戴“身份”卡有效性与安全性运动过量与运动不足应有目的地选择性对OP好发部位的相关肌群进行运动训练。骨质疏松运动训练的重要提示大量的不恰当的运动是有害的。对脆弱的骨骼上进行过分的训练将引起机体疲劳和压缩性骨折。椎体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前屈,如触摸脚尖和划船样动作长期高强度的运动加上限制热量的摄入会产生实质性负的能量平衡,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失调,从而导致雌激素循环紊乱,使之不能产生对卵巢和骨骼原有的正面作用。不论负重训练对增加骨量的积极作用有多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都将会加速骨吸收和骨丢失。运动绝对禁忌•1.限制身体活动的卧床者。•2.持续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处于不稳定状态。•4.安静状态下。血压高达200/120mmHg以上者。•5.运动时,血压反应异常且伴有症状者。•6.严重的心律失常。•7.近期发生体循环或肺循环血栓者。•8.血栓性脉管炎患者。•9.心力衰竭失代偿期。•10.活动性心肌炎。•11.严重的大动脉狭窄。•12.急性全身性疾病患者,包括发热患者。运动相对禁忌•1.高血压,安静时血压达180/110mmHg者。•2.低血压,伴脑血管供血不足者。•3.难以控制的糖尿病。•4.关节疾病,影响活动者。•5.心力衰竭,代偿期。•6.伴有症状的贫血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低频脉冲磁场能增加骨压电位和骨密度,电场和磁场最终能以力场形式作用与骨胶原基质发生形变1、骨骼受力后会发生形变,机械应变被认为是骨调节的局部信号。2、骨组织所受的力负荷大小,决定了骨量增加或减少。3、骨骼压电效应,可在本质上改变骨细胞的生物物理环境,并影响其增殖和分化。4、骨组织能根据外界负荷和内部应力来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通过骨重建调节骨量和骨结构。5、骨细胞通过电信号将刺激信号传给整个骨表面细胞如成骨细胞,以调节骨形成。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16、骨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为电信号,通过缝隙连接传递到相邻的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7、只有频率15~60Hz力负荷产生的液流才和电流发生共振。并常能引起骨组织的调节反应。8、电场调节骨细胞活动的能力依赖于信号的频率和强度。9、有实验表明低电场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募集。10、骨调节效应与脉冲电磁场信号能量的频谱分配有关。11、骨膜新骨形成与垂直于骨膜表面的电场强度显著相关。12、在合适的频率范围,低值的力学或电信号极具成骨性。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2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其他物理治疗•1.短波、超短波及温热疗法等,有良好止痛、改善血循环等作用,可适当选用或交替使用,。•2.电刺激疗法长期卧床的OP患者在静脉血管中易形成血栓,可利用电流对腓肠肌节律性刺激,对静脉和淋巴管有促进回流的作用。•3.旋涡疗法适用于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者。•4.按摩疗法•5.骨质疏松继发骨折的物理疗法谢谢
本文标题:骨质疏松康复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4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