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饭店
中药的起源及发展、感冒中药简介专题一药物简介就医--药物:患病医院检查确诊适当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手段)西药:西医学--化学性药物为主中药:中医学--天然性药物为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国)了解药物的基本常识及其分类知识中药中药的概念:——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中药理论指导下,经过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的来源——主要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学中药学的概念:——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药学称之为“本草”。故“本草学”又称为“中药学”。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民国-现代。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西周:1.已有专业“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3.《山海经》载有100余种;4.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西汉:《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南朝刘宋时期雷敩《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陈藏器《本草拾遣》——增补大量民间药物,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能、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李珣《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宋代(公元960--1279年)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图经本草)--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国家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它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殿、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的规范(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改名为“惠民局”。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金元时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明代(公元1368--1644年)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绘制1385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之珍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传授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缪希雍《炮炙大法》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清--民国--现代清代(公元1644--1911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共十卷,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药学辞典工具书。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是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当代--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纳入了正规化高等教育行列。医家的启示李时珍--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本草巨著--《本草纲目》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中极其辉煌的成就。西医--感冒专题二呼吸道病毒--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毒种类流行性感冒甲、乙、丙型流感病毒普通感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5型人其他型别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甲型流感191819571968197719971998/92003/4H1N1H1N1H3N2H2N2SpanishInfluenzaAsianInfluenzaRussianInfluenzaHongKongInfluenza20051918-1919年:H1N1,死亡人数约5000万;1957-1958年:H2N2,约100万人;1968-1969年:H3N2,约75万甲型流感分为许多亚型:根据HA和NA将甲流分为不同的亚型16种HA亚型(H1—H16)9种NA亚型(N1—N9)人甲型流感病毒亚型:H1、H2、H3和N1、N2禽类甲型流感病毒:所有的亚型甲型流感H1N1H3N2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50年代后的数次大小流行,多数都起源于我国,而且被怀疑与禽类病毒的变异、动物与人病毒的整合形成新的流感病毒株有关。亚型人猪马禽HAH1PR/8/34Sw/IA/15/30-Dk/Alb/35/76H2Sing/1/57--Dk/Ger/1215/73H3HK/1/68Sw/Taiwan/70Eq/Miami/1/63Dk/Ukr/1/63H4---Dk/Cz/56H5---Tern/S.A./61H6---Ty/Mass/3740/65H7--Eq/Praque/1/56FPV/Dutch/27H8---Ty/Ont/6118/68H9---Ty/Wis/1/66H10---Ck/Ger/N/49H11---Dk/Eng/56H12---Dk/Alb/60/76H13---Gull/Md/704/77H14---Dk/Gurjev/263/82H15---Dk/Austral/341/83NAN1PR/8/34Sw/IA/15/30-Dk/Scot/59N2Sing/1/57Sw/Taiwan/70-Ty/Mass/3740/65N3---Tern/S.A./61N4---Ty/Ont/6118/68N5---Sh/Austral/1/72N6---Dk/Cz/56N7--Eq/Praque/1/56FPV/Dutch/27N8--Eq/Miami/1/63Dk/Ukr/1/63N9---Dk/Mem/546/74甲型流感病毒的HA亚型和NA亚型禽流感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甲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因而引起人禽流行性感冒的病例,受到广泛关注。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原本只影响鸡的病毒亦令人类患病。香港政府下令屠宰150万只鸡。受影响的人数为18人,其中6人死亡。中医--感冒专题三感冒感冒属外感病:外邪肺卫感冒湿邪中焦湿阻湿邪肠道痢疾邪犯少阳疟疾外感病概念:又称伤风,由于感受触冒风邪(广义;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邪气袭表,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特点1.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见的一种。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见。3.轻、重有别。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轻者自愈,重者如时行感冒(特殊病毒或合并感染),甚者导致死亡,须积极防治。4.是诱发和加重许多疾病的因素。本病与咳嗽、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对小儿、老年体弱者威胁最大。感冒分型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中医感冒分型感冒范围以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感冒诊断依据1.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显散发性,无明显流行特点。★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相关检查1.血象: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2.胸部X线检查: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但无肺浸润阴影(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或双肺弥漫性、结节性阴影(流感病毒肺炎)。3.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风寒型感冒风寒型感冒:病人感受风寒有关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流涕,流清涕,咽痒咳嗽,吐稀薄白色痰,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风寒型感冒风寒型感冒治疗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
本文标题: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饭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