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阿特金斯
定位东湖20世纪50年代之前20世纪50、60年代起20世纪70、80年代起旅游消费模式以滨湖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消费占主导地位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日益兴盛,更强调的旅游全过程的质量与舒适程度远离城市的短期或定期滨湖情境地产需求日益增长,强调度假情境的体验旅游占据更大市场国际滨湖度假区主要产品特征•天然风景、自然滨湖景观•风土人情、当地历史文化•分时度假酒店/度假村、分权酒店•软硬件服务设施的大量配置与提升•滨湖住宅、私人会所等售卖性滨湖旅游物业•租务市场、委托代理市场成熟•滨湖地标型建筑开始流行旅游消费模式发展起点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阳光海水沙滩酒店游艇SPA别墅商务会所landmark滨湖旅游发展历程(一)国际滨湖旅游发展趋势趋势特点一:将旅游与工作、生活相融合,促进“游”的核心功能的提升。(一)国际滨湖旅游发展趋势趋势特点二:身心平衡成为对滨湖度假功能的全新阐释。强调一定的人口居住与节事活动游与居、游与业趋于融合以游为核心,复合居、业,更好的促进旅游度假功能的能级提升自然资源+主题休闲游憩的完美结合人文内涵+身、心、灵互动当地居民特色居住场所+旅游场所的情境合一小结:以“居、业”功能复合来促进“游”的核心功能的提升(一)国际滨湖旅游发展趋势湖泊为城市名片城市为文化灵魂经济为发展动力自然环境活动场所湖资源完整旅游产业链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国际化带动滨湖文化体现城市形象代表对城市意义案例一瑞士日内瓦——湖与城市的完美结合(二)案例比较与评价湖与城的互动关系——湖泊为城市名片,城市为湖泊添加更多的文化和经济注解。城市滨湖地区开发的经验借鉴:通过密度和功能混合达到最佳的土地利用平衡;主要的城市功能包括:旅游(如滨水区)、教育、文化、艺术、娱乐、行政办公和现代服务业;使用功能、建筑风格、人、语言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城市滨湖地区非常具有吸引力,公共空间很有特色,同时大部分的城市设施都非常方便。案例一瑞士日内瓦——湖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大喷泉城市的地标花钟产业中心象征花园之城国际组织(二)案例比较与评价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瑞士政府规定:湖区周围拒绝任何有污染的企业进驻。强大的国际旅游会展——大力推进会展旅游业,大大促进了日内瓦的旅游业发展,会议旅游占日内瓦旅游总收入的70%。品种繁多的游憩项目——各种运动、文化、休闲项目加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全年性的节事活动促进城市文化聚集力。案例一瑞士日内瓦——发展经验(二)案例比较与评价案例二杭州西湖——真正的城市名片,带领整体旅游产业链的完整和衍生杭州城市的兴盛,与西湖密不可分。公元13世纪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西湖成为城市形象的和文化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杭州重点开发旅游资源,大力修建恢复历史文化遗产,以旅游休闲和文化产业持续带动了杭州城市的发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观光旅游节事展览商务会议生态教育度假养生主题体验观光游览休闲游憩西湖已经超出了风景区的范畴,成为城市精神的代表(二)案例比较与评价加强资源保护每年安排1亿多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古建筑保护率100%。完成钱塘江水引入西湖工程,水透明度从以前的50cm提高至80cm。结合城市功能,分主题综合开发先后进行西湖新湖滨景区(商贸休闲)、杨公堤景区(文化景观)、梅家坞茶文化村(文化休闲)三大景区,各有侧重客源、开发主题,形成丰富的环湖游憩带。举办各类节事,不断扩大影响休博会、西博会造成强烈的国际国内影响。杭州新湖滨景区规划设计案例二杭州西湖——发展经验(二)案例比较与评价1234生态优先功能渗透城湖共生产业复合核心理念要研究东湖,必须拥有国际视野要发展东湖,必须坚持“生态为本”要定位东湖,必须强调城湖共生要策划东湖,必须遵循品牌导向(三)核心理念功能定位旅游功能•成为武汉市世界一流旅游精品,带动武汉乃至中部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成为中国生态旅游的一面旗帜,并且使这一旅游著名品牌发挥更大的地标作用城市功能武汉城市名片,城市的形象标志提供城市休闲游憩空间以及商务、会议、展览配套文化功能•成为武汉区域历史文化窗口和现代城市休闲文化中心生态功能•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生态保护与展示,湿地保护和森林保育示范(三)核心理念发展愿景城市中央生态游憩区湖泊风景名胜区代表国际滨湖旅游目的地自然资源+主题游憩的完美结合人文内涵+身、心、灵互动景观地产+旅游场所的情境合一自然资源+主题游憩的完美结合人文内涵+身、心、灵互动景观地产+旅游场所的情境合一游武昌东湖[南宋]袁说友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似海湖泊的度假天堂健康生活的体验场所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多彩有致的休闲场所时光轮回的文化游园心灵休憩的世外桃源(三)核心理念发展东湖(一)区域发展战略——“西城东野”、“西融东进”充分利用严西湖、严东湖以及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共同形成的城市生态绿楔所具有的良好自然生态条件,将其作为东湖保持生态稳定的重要基础,将东湖作为由城到郊、由武汉主城区向东部绿楔城市生态区之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城区-过渡区-生态区”的人与自然、城与自然和谐、渐变发展的空间格局。(一)区域发展战略——“西城东野”、“西融东进”基于京广线、高速客运专线、中环线、王青公路形成的交通走廊较强的分隔作用,东部的严西湖、严东湖以及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以突出自然生态野趣为主要内容,强调与城市外围广大生态空间的紧密联系;西部的东湖则以突出自然人文景观和风景旅游为主要内容,强调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一)区域发展战略——“西城东野”、“西融东进”东部:——“水绕城”。以花山为中心,将其打造为风景区村民拆迁后集中安置的重要区域和东部生态区域的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城镇。同时,作为与武钢、化工城、东湖高新产业区之间的隔离区域,在严西湖、严东湖沿岸加强绿化建设,以自然岸线为基础,塑造湿地和原生态景观,充分体现水体生态特色;在九峰森林保护区,通过进一步塑造山林景观,充分体现九峰森林植被条件和山系地貌特色。东部按照城郊型风景区模式进行建设。西部:——“城绕水”。围绕东湖风景区,将城市功能和风景区绿化环境相互渗透和融合,使东湖风景区成为城市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西部按照城中型风景区模式进行建设。——“西城东野”、“西融东进”一是大东湖“六湖联通”战略。将东湖与严西湖、严东湖、沙湖、南湖、阳春湖联系起来,进而通过北湖港、花山渠、九峰渠、青山港、罗家港及连通渠等相互联系,形成生态水网。通过生态水网,与长江连通,实施引江济湖,以有效解决湖泊水质问题。同时,还为未来实施江湖联系、通江达江创造有利条件。结合港渠建设绿化通廊,将东湖生态绿化空间向城市进行延伸,并与城市生态系统形成网络。(一)区域发展战略——“西城东野”、“西融东进”二是景区交通东进战略。结合大东湖风景区的建设,在北部、中部和南部构建三条东西轴向的景区交通干道,打通东湖与严西湖、严东湖之间被分隔的交通联系,;结合大东湖“六湖联通”工程,开行水上交通游线,实现东湖景区与严西湖、严东湖、九峰森林保护区交通的一体化。(一)区域发展战略——“西城东野”、“西融东进”二是景区交通东进战略。结合大东湖风景区的建设,在北部、中部和南部构建三条东西轴向的景区交通干道,打通东湖与严西湖、严东湖之间被分隔的交通联系,;结合大东湖“六湖联通”工程,开行水上交通游线,实现东湖景区与严西湖、严东湖、九峰森林保护区交通的一体化。(一)区域发展战略——“西城东野”、“西融东进”三是功能互补提升战略。严西湖、严东湖、九峰森林保护区所处的广阔生态空间,在未来将为东湖风景区旅游功能的拓展和互补创造良好条件。在东部可结合花山“景中镇”建设,适当安排旅游度假和旅游服务功能,将不适合在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安排的部分旅游项目也能够容纳进来,形成东湖大旅游格局。(一)区域发展战略(二)概念主题词概念主题词——“生态湖区”自然体验之湖,和谐多彩之区健康生活的体验场所、似海湖泊的度假天堂、心灵休憩的世外桃源、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多彩有致的休闲场所、时光轮回的文化游园。(二)概念框架环聚凤舞城湖互动岛境交融概念框架呈现有机融合生境建立城湖互动平台形成特有空间格局绿水共生打造良好生态基质城湖互动——打造城湖新关系,建立城湖互动平台。重点在城市与风景区联接的西、北、南三个方向即东湖路、阳春湖、光谷鲁巷,面向东湖,与城市中央活动区、阳春湖、鲁巷商业副中心等主要功能相衔接,在东湖路沿线利用现有的湖北日报社、楚天传媒、知音杂志社以及省博物馆、省艺术中心等建立西部休闲文化产业带;在阳春湖城市副中心,结合武汉站前的商务办公、会展用地建设北部会展经济带,并在东湖风景区范围内相应设立东湖论坛等配套服务功能;在鲁巷北部结合武昌较为集中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形成东湖南部创意文化产业带,并适度向风景区内延伸,形成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功能。(二)概念框架城湖互动——打造城湖新关系,建立城湖互动平台。在风景区内,结合风景区人流入口空间和城市功能带,合理安排城市餐饮、酒吧、娱乐、休闲和游憩空间以及商务、会议、度假等配套功能,并适度向景区延伸,将生活工作和旅游有机结合,为城市居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同时,结合沙湖港、罗家港、青山港、东湖港及与水果湖与沙湖、庙湖与南湖绿化通廊,将东湖生态绿化空间向城市进行延伸,并与城市生态系统形成网络。(二)概念框架绿水共生——规划以遵从自然和生态为原则,通过水体生态改善和岸线绿化植被培育,构建东湖风景区生态基质,建立风景旅游开发、建设的生态基础。依据适宜性进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构筑宜人的生态景观,尽显自然之美。东湖西岸及北岸,与城市公共服务及居住功能相渗透,建设人工生态景观;磨山南部,依托梅园等专类植物园,建设园林生态景观;东湖南岸,依托东西向山系,建设森林生态景观;东湖东岸,结合大面积农田绿化,建设大尺度田园生态景观;东湖东北岸,利用落雁诸岛,建设湿地生态景观。(二)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对东湖水体景观的利用,将岸上和水上的游览活动紧密结合,以生态化的设计建设手法,打造具有自然生态特色的旅游、休闲项目,充分体现东湖以水体为特色,以绿色为背景的自然生态特点。东湖各大水体间实施互联互通,同时利用罗家港、青山港以及严东湖通江港渠,实施引江济湖,改善东湖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远景可利用这些通江口岸,将东湖作为国际游艇俱乐部的一处活动基础,进一步增强东湖的国际吸引力。绿水共生——规划以遵从自然和生态为原则,通过水体生态改善和岸线绿化植被培育,构建东湖风景区生态基质,建立风景旅游开发、建设的生态基础。依据适宜性进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构筑宜人的生态景观,尽显自然之美。(二)概念框架环聚凤舞——通过与东湖资源特色有机结合,挖掘具有独特而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精神,并形成东湖未来空间发展的总体格局。(二)概念框架“环聚”为“环聚郭郑”。将最能体现武汉东湖大水面景观特点和楚文化特色的郭郑湖,作为东湖的景观核心,并据此来组织东湖的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同时,依托环线,将城市与东湖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城湖之间的联系。(二)概念框架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东湖路、环湖大道、东湖东路、东湖南路已经在广大市民心目当中形成“东湖意象”,通过构建两个环线,一方面促进人车分流,改善环湖游览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强化郭郑湖环线的各项功能,进一步突出郭郑湖的景观核心地位和价值。(二)概念框架规划将环湖大道向北侧拓宽,增加双向两车道,在环湖东路以东新增两车道道路,与八一路东向延长线相联系,与东湖路形成环郭郑湖的车行环线,分别串联水、山和城市,形成环行车道上丰富的景观效果。在此环线上,安排双向环形公共交通,增设站点,方便城市居民或游客能够方便地到达东湖风景区。形成与城市的紧密联系。规划利用现有的环湖大道作为步行和自行车游览空间,通过在听涛景区南北两侧修筑步行土堤,将环湖大道和东湖南路联系起来,加上现有东湖东路,形成环郭郑湖的人行游览空间,并成
本文标题: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阿特金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7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