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其他抗生素2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共同结构:14~16碳大环内酯环14碳大内酯环3发展简史第一代—红霉素(1952)、地红霉素、麦白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及对β-内酰胺类过敏患者—对胃酸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消化道反应多第二代(20世纪70年代)—罗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一线药第三代—泰利霉素、喹红霉素—对第一、二代耐药菌作用良好,抗菌谱广4分类14碳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15碳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16碳大环内酯类—吉他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5抗菌作用速效抑菌剂,高浓度杀菌,碱性环境中活性增强第一代药物—大多数G+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厌氧球菌(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某些G-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嗜肺军团菌)—非典型致病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非典型分枝杆菌、弓形虫对大多数G-杆菌无效第二代药物抗G-菌活性增强6抗菌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的靶位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新合成的氨基酰tRNA分子从A位移至P位—抑制转肽作用—促进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7耐药性机制—产生灭活酶酯酶(肠杆菌形成的酯酶使红霉素水解)磷酸化酶、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甲基化酶、葡萄糖酶—靶位结构改变甲基化酶核糖体突变(碱基突变,核糖体蛋白突变)—膜渗透减少—主动外排系统增强8药代动力学吸收—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常用肠衣片或酯化产物—食物干扰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吸收,增加克拉霉素吸收分布—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红霉素:前列腺,巨噬细胞和肝脏—阿奇霉素: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肺、痰、皮下组织、胆汁、前列腺9药代动力学代谢—肝脏代谢—阿奇霉素不在肝内代谢排泄—红霉素、阿奇霉素:胆汁,肝肠循环—克拉霉素及其代谢产物:肾脏10红霉素erythromycin抗菌作用—需氧G+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某些G-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嗜肺军团菌)—非典型致病菌肺炎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对大多数G-杆菌无效11临床应用首选药—白喉(急、慢性感染及带菌状态)—百日咳带菌者(预防)—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妊娠期泌尿生殖道感染、婴儿衣原体肺炎、新生儿衣原体眼炎)—军团菌病青霉素过敏者的替换用药—链球菌、破伤风感染—预防拔牙或呼吸道术后细菌性心内膜炎(克林霉素)12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胃痉挛、腹泻过敏反应肝毒性、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增高、白细胞增多、发热、黄疸—酯化物,依托红霉素最严重血栓性静脉炎:乳糖酸盐iv过快13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首过效应明显抗菌作用—对G+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的作用在本类中最强—对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是红霉素3倍代谢产物14-羟基克拉霉素与母体具有协同抗菌活性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HIV感染的治疗14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口服吸收快,食物干扰吸收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t1/2长(35-48h)抗菌谱—保留了典型红霉素的抗菌谱—G-菌作用增强流感嗜血杆菌、弯曲菌属强于红霉素、克拉霉素—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本类中最强的不良反应少15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喹红霉素抗菌机制同红霉素,活性强于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作用是本类中最强者—对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有显著活性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上颌窦炎、咽炎、扁桃体炎16林可霉素类lincomycins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17抗菌作用多数厌氧菌有杀菌作用—梭状芽孢杆菌、丙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奴卡菌属、放线菌属等对需氧G+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部分需氧G-球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抑菌G-杆菌、肺炎支原体、真菌、病毒、肠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无效克林霉素抗菌活性强于林可霉素18抗菌作用机制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肽链延长受阻—阻止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避免与红霉素、氯霉素合用19体内过程吸收—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差,且易受食物影响—克林霉素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且不受进食影响组织分布广,易渗入骨组织中主要在肝脏代谢由尿和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数倍20临床应用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等)所引起的口腔、腹腔、盆腔感染—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以消除需氧病原菌敏感的G+菌引起的呼吸道、关节、软组织、骨组织和胆道等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骨髓炎首选克林霉素21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假膜性肠炎大量繁殖的难辨梭菌产生的坏死性毒素引起发热、腹胀、腹痛、腹泻、呕血、便血→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死亡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过敏反应肝毒性22多肽类抗生素23万古霉素类药物—万古霉素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替考拉宁teicoplanin抗菌作用—G+菌(包括MRSA和MRSE),杀菌作用24万古霉素类抗菌机制—与细菌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氨基酰-D丙氨酰-D丙氨酸的尾部结合,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繁殖期杀菌剂耐药性—体内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正在增多产生修饰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的酶,使药物不能与前体肽聚糖结合25万古霉素类应用—耐青霉素、头孢菌素的G+菌所致严重感染耐MRSA所致严重感染(肺炎、脓胸、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感染—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患者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耐药/治疗失败的肠球菌、链球菌心内膜炎—假膜性肠炎口服,替考拉宁26万古霉素类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静脉炎—红人综合征后颈部、上肢及上身出现皮肤潮红、红斑、荨麻疹、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特征性症状注射速度过快引起组胺释放万古霉素发生率高—替考拉宁的肾毒性小,耳毒性极少见27多粘菌素类Polymyxins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多粘菌素M窄谱、慢效杀菌药—仅能杀灭G-杆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结合并破坏细菌的细胞外膜脂质双层结构,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对繁殖期、静止期细菌均有效肾毒性强,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等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泌尿道和烧伤创面感染28杆菌肽类抗菌谱—G+菌:强大—G-球菌、螺旋体、放线杆菌:有效—G-杆菌:无效抗菌作用机制—阻碍细胞壁合成,损伤细胞膜—慢性杀菌药肾损害严重,仅用于局部抗感染不易产生耐药性29
本文标题:大环内酯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8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