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概述第一章、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第一节、格里高利圣咏(一)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二)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第三节、教会音乐理论第二章、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第一节、早期的复调音乐第二节、圣母院乐派的复调第三节、经文歌第三章、中世纪的世俗音乐第四章、中世纪乐器第五章、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第二编中世纪音乐(约公元450——1450年)返回概述返回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权利和地位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它作为一种最强有力的信仰几乎渗透到中世纪的每一个角落,文化艺术(包括文学、建筑、音乐等)也都被打上了教会的烙印,人们的精神觉醒非常缓慢,长期以来中世纪常被视为沉睡的“黑暗时期”。中世纪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公元5——10世纪,基督教音乐初建时期;•(2)公元11——13世纪,基督教音乐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世俗音乐也有了一定发展。•(3)公元14——15世纪,史称“新艺术”时期,是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过渡的阶段。欧洲中世纪文学概况教会文学:主要指《圣经》,常用象征、梦幻手法,内容上脱离现实、缺乏真实感,具有模式化、概念化的特点。骑士文学:反映了骑士阶层的荣誉观和爱情观,贯穿着封建思想和基督教精神。英雄史诗:主要指曾在民间流传、后来经圣职人员整理的反映蛮族部落生活、以神话传说为主体的史诗。如《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等。城市文学:大多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绪。如《列那狐的故事》、《神曲》等作品。返回巴黎圣母院公元1163年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布满雕像。圣斯提凡大教堂(维也纳,前身是一座建于1141年的罗马式教堂,13世纪初改建。)圣玛德林教堂圣安布罗乔教堂(意大利)圣索菲亚教堂君士坦丁堡公元6世纪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创造了巨型的圆顶。圣马可大教堂意大利,公元11世纪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完成于1322年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完成于1322年。属于哥特式建筑,表现了宗教的精神,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虚缈的天空,使人忘却今生,幻想来世。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完成于1485年返回返回(一)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它以罗马教义为基础,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格利高利一世圣咏手稿图片返回(二)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唱诗班分成两部分,诗篇每节的上下两句分别由两个合唱队交替演唱。)、应答歌唱(由一个或多个独唱者领唱,唱诗班应合,独唱咏唱完一节诗篇后,唱诗班重复着一节的前一半。)四种。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调式体系:教会调式。返回第二节、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日课是修道院规定每一个僧人每天必须要做的宗教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在日程和进行顺序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弥撒是基督教的圣餐仪式。弥撒一般在星期天或特殊的宗教节日举行。弥撒仪式中的条目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返回第三节、教会音乐理论(一)记谱法从8世纪开始,抄写圣咏的人就在歌词的上方标上了一些简单的符号,简明扼要地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言声调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也称为“纽姆谱”(neumes)。纽姆谱只能简单地提示歌唱者回忆已经熟悉的旋律轮廓。继纽姆谱之后,记谱法方面出现了以“线”来显示音的相对高度的记谱方法。到11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的僧侣规多发明了四线谱,为今天五线谱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规多还发明了六声音阶唱名法(ut、re、mi、fa、sol、la)及“规多手”的视唱教学法。有量记谱法•记谱法发展到13世纪时,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在《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标明音的长短的设想,促成了“有量乐谱”的产生。“有量乐谱”使纽姆谱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出现了长短不同的四种黑头音符,即长方形的倍长音符(▃)、旗形的长音符(▄)、方形的短音符(▇)、菱形的倍短音符(◆)。15世纪时,线谱逐步定型为五线谱,并变黑符头为白符头(),增加了三种有符杆和符尾的短音符:小音符()、倍小音符()和微音符()。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五线谱的()就是由这些音符的形式转换而来。•至于节奏和节拍的问题,需注意12世纪时出现的小节记谱法。在宗教观念中,“三”被看做一个完美的数字,因此,三拍子是唯一能被接受的,直到14世纪中期,二拍子才在记谱法和音乐理论中出现。(二)教会调式•格里高利圣咏常常结束于re、mi、fa、sol四个结束音,根据这种特征把圣咏旋律分为8种形态——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每两个一对.返回第一节、早期的复调音乐(一)奥尔加农(organum)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世纪,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也叫平行奥尔加农。1、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2、华丽奥尔加农:大约12世纪左右,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二)第斯康特(discant)在12或13世纪初,兴起一种新的复调形式,定旋律声部和对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的演唱风格,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称为第斯康特。返回返回(一)文献及一般风格特征(二)莱奥南和佩罗坦(三)孔杜克图斯第二节、圣母院乐派的复调返回巴黎圣母院复调有两种特征:华丽装饰的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迪斯康特,与以前有所不同的是,圣母院复调常把华丽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混合使用,也就是在华丽奥尔加农之后接上迪斯康特,前后形成风格上的对比。(一)文献及一般风格特征(二)莱奥南和佩罗坦圣母院乐派的两位杰出的作曲家是莱奥南(Leoin)和佩罗坦(Perotin)。莱奥南以擅长写作花唱奥尔加农著称,这种复调体裁在他手中被发展到顶峰。听赏:莱奥南二声部奥尔加农《哈里路亚,免除我罪的羔羊》的第一段•佩罗坦的复调特色主要体现在迪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他还创造了建立在一个圣咏定旋律声部上的三个或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这导致了和声关系的复杂化。•听赏:佩罗坦四声部奥尔加农《Sederunt》(坐)返回(三)孔杜克图斯(conductus)12、13世纪教会流行一种称为孔杜克图斯的体裁形式,它既可以是单声歌曲,也可以是复调形式。复调孔杜克图斯和奥尔加农的不同之处在于:1、奥尔加农以原有圣咏曲调做定旋律,而孔杜克图斯的定旋律是新创作的,不再依赖圣咏。2、孔杜克图斯的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各个声部的节拍基本相同,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3、奥尔加农的歌词一般是传统的礼拜仪式用语,以散文体为主。而孔杜克图斯的歌词比较自由,内容涉及宗教或政治、历史、道德等世俗事物,形式上属于规整的格律诗体。听赏:孔杜克图斯《赞美至贞的圣母》(13世纪初期)返回返回孔杜克图斯《赞美至贞的圣母》(13世纪初期)第三节、经文歌经文歌是13世纪一种重要的复调体裁,由克劳苏拉(clausula)演变而来,所谓“经文歌”就是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个声部,上方两个声部开始时还是拉丁文的,与宗教有关,后来两个声部便填入了法语歌词,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的现象。听赏:经文歌《有些人嫉妒-爱情伤害人心-慈悲经》返回经文歌《有些人嫉妒-爱情伤害人心-慈悲经》返回第三章、中世纪的世俗音乐第一节、流浪艺人第二节、法国游吟诗人第三节、德国恋诗歌手返回•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的不同:1、在表演场所,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用方言演唱,多为即兴。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调式。4、在乐器使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他一切乐器;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如弓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流浪艺人第一节、流浪艺人返回第二节、法国游吟诗人返回游吟诗人的歌曲以爱情题材为主,歌曲分康佐、晨歌等多种类型,除了短小的歌曲之外,还有比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曲,如传奇、莱歌等。(更多了解)游吟诗人关于爱情题材的歌曲有以下:几种形式:•康佐(canzo):是以宫廷之恋为题材的歌曲,往往写某一个游吟诗人仰慕或爱恋上了一位已婚的贵妇人,从而表白自己单相思的苦恋心情。•晨歌(alba):表现骑士和他的恋人幽会,清晨时依依惜别的情景,诗歌常以骑士和守夜人对话的形式进行,守夜人不断发出“天已亮了”的告诫。•田园恋歌(pastorela):内容是骑士和牧羊女在乡间发生的故事。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曲主要有以下三种:返回第三节、德国恋诗歌手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12——14世纪德国也开始兴起了“恋诗歌手”,成为中世纪德国世俗音乐的代表。恋诗歌手的主要歌曲体裁是“巴体歌曲”(bar)(一种歌曲形式,结构是aab,也叫“巴歌体)返回第四章、中世纪乐器中世纪的常用乐器有弦乐(拨弦、击弦、弓弦)和管乐两类。弦乐:中世纪最典型的拨弦乐器是竖琴(harp)、琉特琴(lute)和索尔特里琴(psaltery)。当时流行的弓弦乐器是维埃尔琴(vielle)(现代小提琴的原型),游吟诗人们常常用它来为自己伴奏。此外还有雷贝克琴(rebec)、轮擦提琴(HurdyGurdy)。弦乐相关图片硫特琴、竖琴、吉腾琴维埃尔琴、雷贝克琴硫特琴轮擦提琴返回管乐:中世纪常用的管乐器有笛类(flute),包括竖笛和横笛;双簧类乐器,有肖姆管(shawn)、短号等.允许使用于教堂的乐器——管风琴,分大型和中小型类别。演奏管风琴需要通力合作返回便携式管风琴第五章、14世纪“新艺术时期”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第一节、法国“新艺术”(一)等节奏型经文歌(二)马肖的音乐创作第二节、14世纪意大利音乐(一)意大利14世纪音乐的重要体裁(二)兰迪尼返回新艺术时期•来源:“新艺术”由14世纪初法国天主教徒、诗人、音乐家维特里所写的一书而引起。•含义:音乐史上把1300—1450这150年称为“新艺术”时期。它和“古艺术”相对。•等节奏技术特征是:通常在低声部运用固定音列和固定节奏这两个要素周期性的反复出现,使经文歌建立于一种统一的逻辑结构。•所谓固定音列,是固定地使用一段被称为“克勒”(color,不包括节奏因素只有音高的音型)的旋律音列。固定节奏,是预先设计的被称为“塔里”(talea,不包括音高的节奏型)的节奏型。•第一节、法国“新艺术”(一)等节奏型经文歌谱例说明返回返回“克勒”和“塔里”结合在一起构成等节奏,在下例中,“克勒”和“塔里”以不同周期循环,在循环若干次后,两种要素刚好同时结束,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一定要求同时结束,这样在“克勒”和“塔里”中形成交错重叠。(二)马肖的音乐创作1、宗教作品•马肖写有23首,他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经文歌创作的传统,主要采用三个声部,持续声部常由乐器担任。•马肖更多地以法文作为歌词;在创作技巧上非常重视等节奏技术的运用;他晚年时创作的经文歌还附加了一个新的“对应持续声部”(无歌词,与持续声部同处在低音区),以四声部取代了通常的三声部织体。2、世俗作品•马肖创作的世俗作品主要是世俗歌曲。•马肖的世俗歌曲包括单声歌曲和复调歌曲,其中一部分单声歌曲如莱歌、维勒莱(virelai)等,继承了法国游吟诗人的传统,节奏更加复杂。•马肖的歌曲创作中最有影响的是世俗复调歌曲,突出了新艺术时期的创作特征,如重视两拍的地位,旋律常出现
本文标题:中世纪音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8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