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学习目标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3.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重点: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本是唐代天宝年间一个倡女的名字。唐元稹在《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奴娇,念奴潜伴诸郎宿”句下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p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后来词人们就用“念奴娇”作为词曲的名称,用来描写念奴之美。这是《念奴娇》的“本意”。解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非常有名,不仅用《念奴娇》“本意”以外的内容写词,而且气势雄放,为“曲子所缚不住者”。《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比喻却十分确切,把“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都说得非常清楚。“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地字号评成就四川眉山子瞻东坡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关于苏轼词: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诗: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与黄庭坚合称“苏黄”。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代表作。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人生经历(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被贬黄州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东山再起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筑建苏堤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流落儋州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最后结局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御赐谥号文忠(公)。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朗读全词,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阙的主要内容?上阙装写赤壁之景下阙抒写了人生感慨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借对周瑜的仰慕感叹自己(怀周瑜发感慨)整体感知上阙所写之景有怎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上阙所写之景尽现一种气势磅礴的特点1、“乱”字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2、“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3、“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4、“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5、“卷”字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上阙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如用“千堆雪”比喻“巨浪”。词首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那么你认为这几句好在哪里?开篇将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呈现眼前,引起人们的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词人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起历史想象,非常自然。三句把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借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上阕(写景)大江东去(壮美)赤壁故垒(古老)乱石惊涛“雪”战地风光险峻江山如画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______俊美潇洒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闲雅谈笑间_______自信从容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才能卓越周瑜形象:少年得志建功立业找出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的形象?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周瑜苏轼年龄:生活:外貌:职务:际遇:47岁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功成名就24岁-34岁仕途坎坷借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该句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其二,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他一方便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便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希望在险恶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的壮丽江河,英雄业绩,即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的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地方?豪放是指气魄宏大而无拘无束。1、描绘壮丽之景2、刻画豪迈之人3、抒发壮志豪情本词最重要的艺术技巧有哪些?①烘托:以“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一时多少豪杰”烘托作者心中的英雄人物周瑜。②对比映衬:以周瑜的“雄姿英发”对比映衬作者的“早生华发”,以周瑜的少年得志对比映衬作者的壮志未酬。③虚实结合:眼前实景与赤壁之战的战
本文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1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