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授课:肖勇·长沙关于词的常识产生时间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名称“曲子词”(曲词、曲子)“诗余”、“长短句”、“琴趣”、“乐府”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分类按长短分:按片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单调、双调、三调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婉约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柳永、秦观、李清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沁园春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标题。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九四九年四月•毛泽东少年时故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桑梓,指家乡)•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橘子洲头橘子洲头听江亭橘子洲头望橘亭橘子洲头看湘江:渔舟唱晚橘子洲头公园美景湘江橘子洲头橘子洲头公园里的毛主席诗词碑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上阕:立、看、怅、问下阕:忆、记景情志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整体感知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议论)作铺垫。在起句中讲述了哪些内容?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环境。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请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头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在深秋的季节,(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请找找本诗中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层漫百争流红遍击长空碧透尽染翔浅底学生研讨•1.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2.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选取几个词谈谈其中的好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远眺近观仰视俯视静景动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提示: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遍:红得范围广染:拟人手法,红得深透“染”字,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人想到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炼字•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透:•强调江水的清澈见底•争:•渲染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气氛“击”改成“飞”可以吗?•“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突出雄鹰的矫健。“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拟物)•“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像飞翔一样。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用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的特征。•绚丽多姿,充满生机这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自古逢秋悲寂寞”,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元朝马致远的《秋思》,不也是写秋的悲凉吗?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秋之对比意象的对比•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长沙•枯藤老树昏鸦,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小桥流水人家,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古道西风瘦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夕阳西下,万类霜天竟自由•断肠人在天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冷落凄凉生气勃勃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为衰!——宋玉《悲秋之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君不见满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王实甫有关“秋”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少年壮志)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细腻含蓄)有关“秋”的诗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1929.10)毛泽东诗里的“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1935.10)•这种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诗如其人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对比反衬的手法风华意气指点激扬粪土记情中显志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恰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沁园春长沙》意象总结全文1.用语形象生动2.思路立—看—怅—问—忆—记3.立意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作背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的激越情怀。•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情怀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不朽之作。•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2、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一种的气氛?•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红军的情感?4、上阙炼字和。•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2、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一种的气氛?忆秦娥曲调娄山关内容凄冷、紧张、激烈、悲壮西风、长空、雁叫、霜花、残月、马蹄声、喇叭声、雄关、苍山、残阳•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红军怎样的情感?•。•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敌人的鄙视。4、上阙炼字和.碎咽含蓄刻画红军在艰苦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碎
本文标题:43沁园春长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3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