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货币供应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目录CONTENTS一、概念解释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四、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2/19五、建议二、货币与经济3/19一、概念经济增长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设△Yt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则经济增长率(G)就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示:G=△Yt/Yt-1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4/19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MoneySupply):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队、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5/19二、西方经济学中对于货币与经济关系的解释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货币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不影响实际的经济变量,货币就是中性的,不然货币就是非中性的。但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中性的理解在程度上也不完全一致。代表性观点有:1、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主张货币经济只不过是实物相互交换的实物经济,货币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启到媒介作用,对实际经济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2、威克塞尔货币非中性论,在对古典货币数量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货币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货币在资本形成和资本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非中性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在短期内影响就业、产出和收入等实质经济因素,而在长期内则影响价格。把利率作为货币与产出的枢纽,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主张货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实际经济:货币市场决定利率,再通过利率影响投资,从而影响总需求,导致总产量和总就业量的变化;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它与其他金融资产存在替代效应。6/194、新古典主义的货币中性论认为,宏观经济总量的解释只是建立在单个人的最优化选择的基础上的。声称货币主义的短期和长期不是特别有用的,真正的区别是预期与未预期到的差别,正是由于理性的经济当事人能预期到系统的货币政策,货币对经济中的实物变量不产生影响,从而回到了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的观点。但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实际情况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缺陷。政治体制,经济运转方式等问题,使我们面对经济问题时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7/19三、中国1991~2012年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数据及分析中国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GDP数据变化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8/19中国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GDP变化柱形图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9/19中国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GDP增长率变化折线图199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10/19对我国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数据分析1、从长期来看,1991~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和GDP均呈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GDP与M2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M2对GDP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表明货币供给对产出有影响,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2、从短期来看,扩大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展,会逐渐削弱。3、由折线图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增长要先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滞后期约为三季度的滞后作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是与时间因素紧密联系的,对实际经济产出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来。11/194、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货币沉淀现象,所以M2不是全额用于国民经济活动。而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货币沉淀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一部分货币没有应用于生产或流通领域的现象。由于货币沉淀现象的存在,有一部分货币未应用于生产或流通领域,所以M2与GDP从数量上不能简单对应。5、经济增长实际受货币有效供给而非名义供给影响。理论上,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利率—投资—经济增长。所以,在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不顺畅的时候,货币有效供给才是真正影响经济的因素,而决定有效供给的则是经济体的实际货币需求。12/19四、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5%0%5%10%15%20%25%30%35%4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百分比%年份1991-2012我国CPI增长率、GDP增长率及货币发行量增长率CPI增长率GDP增长率货币发行量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13/19对我国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数据分析1、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2、长期内,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不影响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负相关,而且,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具有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3、短期内,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稳定,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也不影响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率具有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通货膨胀率具有持续效应。14/194、通货膨胀(CPI)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GDP)虽然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的副作用将逐渐显现出来,只有合理利用二者关系才会达到“低通胀,高增长”的理想水平。5、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高的GDP增长会带来高的通货膨胀的出现,物价水平的提高最终将导致GDP的减少。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使得经济的发展虽然短时期内可能存在虚高,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则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最终实现经济稳定的发展。15/19根据上述分析,采用宏观政策调控经济时,应当十分谨慎。一方面,偏快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所以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回归自然水平的趋势,偏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可能导致经济紧缩。因此,容易面对两难局面。16/19四、对货币政策的建议1、根据经济的长期预期增长率来指导货币供应政策。由于长期的真实经济增长率是由实际的劳动力增长率、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等非货币因素决定的。因此,为了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至于对长期经济发展冲击,引起经济的不稳定,我们就必须使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紧跟真实经济的长期预期增长率,进行连续、平稳的供应货币。稳定的货币供应还会使一般公众建立起对货币政策的信任,使货币当局的政策在执行时更为有效和及时。2、货币政策应以稳定物价水平为目标。由于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当货币增长引起物价水平上涨后,公众预期价格将会持续上涨,投资者愿意投资,借款者愿意借款,这样就使利率不断上涨,经济趋于狂热,结果泡沫经济和危机就随之而来;反之,物价下跌后,公众相反的行为使利率不断下跌,最后也会使经济趋于崩溃,并且这种影响过程是逐渐的、长期的。因此,为了消除物价的恶性影响,盯住稳定的物价目标是可取的,而这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与推动物价涨跌间稳定的关系来达到这个目的。17/193、加强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的主导地位。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富有弹性,财政政策对利率的缺乏弹性,使得财政政策相对货币政策来说是无效的。因为财政政策只是对现存的货币总量进行再分配和使用,它排挤了“私人”投资而转为“政府”投资,这种投资的“乘数”效应会大大降低。而根据长期的真实经济增长率所确定的货币政策,当它与财政政策共同实施时,可产生繁荣的经济增长。18/19参考文献:[1]孟祥兰,雷茜.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张永升,杨伟坤,桑毅博.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财经研究[3]翟春.如何看待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J].中国金融杂志[4]黄凤忖.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依存度分析[J].经济纵横[5]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
本文标题:货币供应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7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