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第二节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的。那么,总供给与总需求各是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决定国民收入的呢?先从两部门模型开始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并得到报酬。厂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和劳务。两部门经济模型家庭企业收入要素消费储蓄投资金融市场注入漏出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图中,居民提供各种生产要素获得报酬,因此要素报酬总额即为供给总量。AS=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所以,上式可写成:AS(AllSupply)=C+SAD=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投资所以,上式可写成:AD=C+I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为:总供给=总需求写成:C+S=C+I即:S=I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C+S=C+I消费函数为:C=1000+0.8Y收入(AS=Y)消费(C)投资(I)支出(AD=C+I)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340042005000580066007400820090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40004800560064007200800088009600AD=AS45°EY0C=1000+0.8Y1000AD=C+I=1600+0.8Y1600I在A点,计划总支出等于计划总收入,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为0,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8000AY45°Y016008000在A点右侧,计划总支出小于计划总收入,非计划库存投资大于0,经济将出现收缩;在A点左侧,经济则会出现扩张。120005000结论:经济会自动从不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EAAD=(C+I)45°Y0Y0推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或(和)投资增加,那么由二者构成的总支出曲线将向上移动,这必然导致均衡收入的增加。Y1A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EAAD=C+I储蓄函数为:S=-1000+0.2Y收入(Y)消费(C)储蓄(S)投资(I)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340042005000580066007400820090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S=IY0S=-1000+0.2Y-1000I600在A点,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为0,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思考:如果计划储蓄不等于计划投资,经济将如何调整?8000A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S,IY0S=-1000+0.2Y-1000I6008000A推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将增加均衡收入。I1000A′10000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S,IY0SIY0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全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增加储蓄,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人均收入会下降,最初为增加财富而进行储蓄的目标难以实现。SY1A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S,I第三节三、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是包括厂商、居民户和政府的经济。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图所示三部门收入流循环图政府支出包括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和劳务为目的的支出,如救济、津贴。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税,是对财产与收入征收的税,属于这种税的又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地产税、户产税、遗产税)与人口税等。另一类是间接税,这种税是对产品与劳务所征收的税。有商品税、营业税、进口税等。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供给的角度说,除原有消费+储蓄外,再加上政府的供给,即政府税收,可写成:AS=消费+储蓄+税收。用T代表税收,TR代表转移支付,则写成:AS=C+S+T-TR此处的C+S可视为个人可支配收入通常用Yd表示,即C+S=Yd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在居民消费需求和厂商投资需求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即政府支出,如果用G代表政府支出,则写成:AD=C+I+G。均衡条件仍为:总需求=总供给。即:C+S+T=C+I+G。即:S+T=I+G。均衡国民收入Y=C+S+T=C+I+G(T与S均为漏出;G与I均为注入。)用图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AS=ADC=α+βYd45°EY0在A点,计划总支出等于计划总收入,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为0,经济处于均衡状态。C+IIE=C+I+GGY*A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45°EY0推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政府减少什么②提高什么都将增加均衡收入。E=C+I+GY*AE=(C+I+G)YA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S+T-TR=I+G0S+T-TRI+G在A点,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为0,经济处于均衡状态。Y*A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S+T-TRI+GY0Y*A(S+T-TR)YA推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降低什么②增加什么,都会导致均衡收入增加。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S+T-TRI+GI+GYS+T-TRY0I+GY*AI+G’YA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S+T-TRS+T-TrI+G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是指厂商、居民户、政府与国外之间的经济,又称开放经济(openEconomy)。国外生产要素提供者,向本国提供产品和劳务,对本国来说就是进口(用M表示);国外需求者向本国购买产品和劳务,对本国来说即为出口(用X表示)。四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及决定AS=C+S+T+M;AD=C+I+G+X国民收入均衡条件:AD=ASS+T+M=I+G+XAD=ASI+G+X=S+T+M例题:假设某经济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率t=0.25,求均衡收入附件一、我国近期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目前我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因为从支出需求角度考虑,2002年经济增长率为8%,其中投资的贡献是4%,消费贡献3%,出口为1%。2003年经济增长率是9.1%,其中投资贡献率是6%,消费贡献率是3%,出口贡献率仅为0.1%。投资率也是逐年上升,2000年为30.4%,2001年为38%,2002年为39.4%,2003年为42.9%。我国的消费率则从2000年以来在逐年下降。2000年为61.1%,2001年为59.8%,2002年为58%,2003年为55.4%,降到了25年来的最低点。“六五”以来,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也是呈逐步下降态势。1981年至1985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5%,1986年至1990年增长率为14%,1991年至1995年增长率为12%,1996年至2000年增长率为10.6%。2002年增长率为10.8%,2003年增长率降至9.1%。附件二、消费率不断走低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大起大落为什么我国消费率持续偏低?一最直接主要原因,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二、收入分配向城市集中,向少数人倾斜,高收入人口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人口消费倾向。然而2/3人口却只消费了1/3的商品,有效需求不足。。三、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百姓必需消费品的价格定价偏高,正在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预期四、就业率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极大地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影响到最终消费率。五、由于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此消彼长的关系,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来偏低的消费率中国历年基尼系数危害:意味着投资效率越来越低,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效投资。过分依赖投资带动经济的增长,将使日益紧张的全球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还会助长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消费率不断走低最终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我国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的背后,一方面是投资规模的拉动,同时也是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然。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GDP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约占世界的30%,电力消耗约占世界的13%,钢材消耗量约达25%。专家指出,面对我国的资源国情,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煤电油运等资源的瓶颈制约,改革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提高消费率的措施一、两个同步与两个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在降低投资规模的同时,国家应引导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在基于需求的情况下有效增长,让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化,不必要投资的减少将带来社会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重要途径。(注重供给侧)三、是要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四、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失业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四是要努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要加大改革力度,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附件三:从统计年鉴的分析看长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看不同产业消费函数的区别。考虑:中国的需求与经济增长——供给推动了是需求拉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济软着陆第四节乘数论虽然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表示一种稳定状态,但是它不能总保持不变。当经济变量函数曲线发生变化(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也会变动。思考:函数曲线发生移动,与在一函数曲线上变动的区别。以消费函数为例说明。这两种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的区别乘数(Kx)是指国民收入的某种影响因素(X)的单位变化,将会引起均衡国民收入(Y)改变的幅度,即Kx=ΔY/ΔX。Kx通常为大于1的数,故乘数原理也称为倍数原理一、投资乘数(破窗理论)KI=ΔY/ΔI消费函数为:Ct=1000+0.8Yt-1t期消费Ct投资It收入Yt=Ct+It消费增量ΔCt=βΔYt-1投资增量ΔIt收入增量ΔYt=ΔCt+ΔIt01234···74007400748075447595.2········600700700700700······80008100818082448295.2······00806451.2·······0100000·······0100806451.2······合计400100500C+I45°Y0EY0AC+IΔIY1A这种关系可表示为ΔY=ΔI+bΔI+b2ΔI+b3ΔI+……+……=ΔI(1+b+b2+b3+……+……)=[1/(1-b)]ΔI∴KI=ΔY/ΔI=1/(1-b)。将b=0.8代入,得KI=5。即,投入1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50亿元。由此可见,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决定乘数的大小。二者成同方向变化。用凯因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图说明:Y0E45°C+IC+IY0AΔYβΔYBΔIDEY1YCIISY0S,IY0AΔYBΔIDY1Y)1(S)(yDBI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1、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稳定,如果出现MPC边际消费倾向为0,乘数将降为1。其作用无法显示2、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是充分、无约束的。如果缺乏随时可以雇用的劳动和各种必要的原料和服务,投资便成无米之炊,乘数作用就会中断。后面这种情况在经济萧条时存在。乘数理论的缺陷:没考虑投资的双重属性,前提的局限性。通过投资乘数可以看出,乘数KI=1/(1-MPC),而1-MPC=MPS,即边际储蓄倾向。所以说,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当MPS越大,乘数作用越小。节俭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美德,人们都相信节俭能使个人发家,使国家富强,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人指出如果大家都增加储蓄,则国家的收入反而会减少。这就是所谓节俭的悖论。二、财政政策乘数同投资一样,政府支出G和政府税收T在决定国民产出水平时也有乘数作用,也就是说,由于经济的连锁反应,政府支出G和税收T的变动引
本文标题: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7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