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课声情并茂______押韵与平仄诗歌新诗(现代诗歌)旧诗(古典诗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排律五言七言五言七言押韵要点:把两个以上韵平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的“韵”与韵母的不同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都算同一个韵。什么叫“合辙”?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指的就是押韵。什么是押韵?书湖阴先生壁_____[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2、4句一定要押,押平声韵;(tái)(zāi)(lái)送魏大将军______(唐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什么是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书湖阴先生壁_____[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2、4句一定要押,押平声韵;(tái)(zāi)(lái)关于平仄的规律•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四、“1、3、5不论,2、4、6分明”•注意: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例:风劲角弓鸣,仄仄仄平平•将军猎渭城。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解说•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感时花溅泪”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你可能会问--------•在这四种形式的平仄规则中,并不是逢一、三、五都不论,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就牵涉到格律诗的几个禁忌:孤平、三平调和三仄尾。在目前的高中阶段不作要求讲解。------------《切韵指南》三、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要点:“粘”就是上下两联的平仄要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如: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磅礴湖南方言是仄声这首七律中的“不”“礴”、“拍”“铁”、“索”、“雪”字,都是入声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标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并说明哪一句与哪一句相对,哪一句与哪一句相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直的古音是入声标出1、《早发白帝城》的平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绝句的平仄:一是有两句对偶可视为律句,二是押平韵2.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对仗•诗歌中的对偶,叫做对仗•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的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器用7、植物8、动物9、人伦10、人事11、形体对仗类型•1、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就更工整了。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例如毛主席《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2、宽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宽对•宽对乃相对与工对而言,符合对仗基本特征但至少不符合上述工对条件之一者,我们称之为“宽对”,即“宽松之对”也。如•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例: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4、流水对•4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破厚腹中空。•注意: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分析诗中的对仗•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身(名词)对心(名词),无(动词)对有(动词),彩凤(偏正短语)对灵犀(偏正短语),双(数词)对一(数词),飞(动词)点(动词),翼对通(不工)•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名词)对今(名词);闻(动词)对上(动词);洞庭水(名词)对岳阳楼(名词)借我一双慧眼•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歌排序”练习•第一步,找出“韵脚”•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联”•第三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平声字),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第四步,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即为“颔联”或“颈联”•第五步,诗有几个韵脚,有五个韵脚,也就意味着全诗首句即入韵•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排出顺序,并检验格律总而言之:诗句排序,有法可依•一看押韵,二析对仗,三查平仄,•四观表达,•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解剖本诗形式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4、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首联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使上下语意连贯、音节和谐•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白云缭绕,层林迭翠•层林迭翠,白云缭绕•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俏头二月初---------•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2、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4、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本文标题:押韵与平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7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