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1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地区经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部署,加快我省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强省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10+40+13”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组织工业转方式调结构10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全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我省制造业实现长足发展,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规模总量和效益跃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以年均18.9%的速度增长,比全省生产总值(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高5.8个和1.3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年末,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数达到45180户,比2005年年末增加76.3%,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6.1%。“十一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年均分别增长26.3%、29.2%、28%,2010年分别达到80784亿元、5153亿元、8140亿元,分别占工业的90.6%、85.3%、84%,与2005年相比,占比分别提高了3.1个、15个、11.1个百分点。(二)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6万亿元。通过不断地技术改造,企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和产品结构明显优化。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8.1个百分点,占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16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2%,比2005年提高11.1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2010年离子膜法烧碱产量占比由19.8%提高到34.2%,轮胎子午化率由18.9%提高到36.3%,旋窑水泥产能占比由32%提高到85%,钢材板管比由31.1%提高到44.8%,涂布纸、印刷书写纸、涂布白纸板、新闻纸等纸品质量档次和竞争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家用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新的增长点。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瑞替普酶、基因工程唾液酸等生物药物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第三代移动通信(3G)、平板电视、射频识别(RFID)、光电子、太阳能光伏光热等产业蓬勃发展,航空航天、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体育用品等产业山东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2发展势头强劲。品牌建设取得成效,目前全省拥有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266个、中国驰名商标355件。(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0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4家、行业技术中心33家、工业设计中心19家、工业设计示范基地6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8.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1万件;授权专利4.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00多件。组织实施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占46.5%。自主研发的5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2项获二等奖。全省重点培育的148家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9%,开发新产品、新技术740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在工业领域有42个“泰山学者”岗位、8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百名技术创新专家库和88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4.2万人,占中心所在企业从业人员的9.3%,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1万人。(四)信息化步伐逐步加快。“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以超过19%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1.8亿元。全省拥有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园5个、省级信息产业园29个,国家级软件园2个、省级软件园13个。高端容错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移动通信装备、光电子及新型电子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一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产品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95%的规模以上机械、服装和家电企业中推广,计算机监控技术在90%的规模以上化工、建材、造纸、冶金等流程型生产企业得到应用,近6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产品设计周期缩短75%,生产自动控制率达95%,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五)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迅速。2009年全省工业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36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0.2%,工业百强入围门槛由2005年的34.3亿元提高到65.6亿元。工业百强企业中,制造业占88户,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百强的83.7%,其中60户制造业企业收入过100亿元、6户过500亿元、1户过1000亿元。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0年年末,全省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发展到356个,比2005年增加266个,山东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3集群内企业达9.2万户,从业人员74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3.3万亿元、利税253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161个、过100亿元的96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139个、87个。培育了50个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创建了42个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青岛市家电及电子信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通信设备)、德州市生物产业等7个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基地。(六)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全省如期完成了“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22%的任务目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总量减排目标。重点培育了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和30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成功研发了冶金工艺过程余热余能分布式发电、大功率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推广了一批重大节能装备,实施了一批重大节能技改项目。重点行业落后产能的关停和淘汰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21.6万吨、炼钢产能527.3万吨、水泥立窑熟料产能7595.8万吨、焦炭产能469.7万吨、造纸产能137.4万吨、平板玻璃产能570万重箱、铁合金产能90万吨、酒精产能30.1万吨、电石产能8.7万吨、味精产能3.4万吨。“十一五”期间,我省制造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以重化工业为主,资源加工型、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主要行业中落后的技术、工艺、设备还比较多,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比较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比重仍然偏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原始创新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仍比较少,研发投入相对偏低,缺乏创新型人才;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业集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不足,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国情和省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制造业发展既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国际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各国经济复苏仍不均衡,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各主要经济体纷纷争抢发展先机,加紧推进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实山东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4体经济再受重视,绿色和低碳经济成为发展方向,全球范围内市场、资源、人才、技术和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我国和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国内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我国和我省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粗放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扩内需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首要任务,社会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制造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我省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较重,产业布局亟待优化。(三)我省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继续深入发展,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鲁发〔2010〕10号),作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同时,经过多年的积累,我省制造业具备了相当规模,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一线三点”的强省建设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双轮驱动”,促进制造业集聚集约发展,实施质量兴省和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先导,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二)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注重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创新驱动原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山东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53.集聚集约原则。充分发挥各类工业园区的平台作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导和推广基地化、园区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能源、资源、土地等要素利用效率。4.内外并重原则。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积极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加强与中央企业、跨国企业战略合作,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5.市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引导制造业调整和发展。6.协调发展原则。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强化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注重产业链延伸配套、区域合作、大中小企业协作。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全省制造业全面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1.“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左右。2.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2%以上。3.到2015年,新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0家,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1000家;新培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家;新培育行业技术
本文标题: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8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