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4.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如,潺潺的流水能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铁矿石能冶炼成钢铁,而钢铁又可能变成铁锈。那么,这些变化又可以分为几种呢?变化前:纸变化后:纸变化前:纸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变化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物质变化后,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纸揉成团纸的燃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1)燃烧前木炭的颜色、状态?(2)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3)你知道木炭在燃烧时有什么物质产生吗?生成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4)向燃烧后的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发现?白色浑浊——碳酸钙1、观察镁带表面的颜色,再用刀切开,观察镁带内部的颜色2、将镁带放入装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灰黑色;银白色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镁带在盐酸中的反应可见,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能否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为什么?物质变化变化现象冰山消融钢铁生锈电热丝升温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有铁锈生成体积:变小温度:从低到高亮度:变亮了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产生变化无无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颜色:白色无色颜色:银白色红棕色状态:块状粉末状颜色:灰黑白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根本区别:有无生成新的物质。现学现用下列各组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汽化、酒精燃烧B火药爆炸、车胎爆炸C镁条燃烧、钢铁生锈D钢锭轧成钢材、日光灯管通电发光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联系吗?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存在化学变化。纸张有哪些性质或具备哪些特征?白色的,是固态,较软,可以撕,能够燃烧……你是如何获得纸的这些性质的呢?观察,直接获得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发生化学变化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本身具有的属性)物质的特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颜色气味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酸碱性可燃性下面10种性质分别属于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酸碱性可燃性状态铁锻造铁可锻铁生锈铁可锈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你知道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吗?1.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2.水的沸点是100℃.3.水在0℃时结成了冰.4.冰熔化.1.将铁条拉成铁丝2、铁生锈了.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是指一个过程,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属性。(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用“能”、“易”、“会”、“难”、“可以”、“具有”等来描述。)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农药,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部分被分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则该分解过程属于_______变化。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这是它里面的灯丝发生了______变化。化学物理谁的方法最多有一杯酒精和一杯纯净水,你有哪些方法来区分它们,请你试试看。根据气味鉴别根据可燃性鉴别根据凝固点鉴别根据沸点鉴别根据挥发性鉴别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易燃烧酒精在灯芯上汽化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作业本课时特训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吗?1300℃以上500℃以下1000℃你能想办法证明吗?铁与铁锈是否属于同种物质?我们经常接触的物质中,有的具有酸性,有的具有碱性。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用手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腔。正确闻气体的方法1.食醋是一种酸溶液,有酸味,具有酸性。弱酸性物质2、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3、酸属于酸性物质(注意: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也并非所有的含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4、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有强有弱强酸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在滤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有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浓硫酸写过字的地方变黑,而且容易戳破。5、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探究不要让皮肤沾上浓硫酸。如果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应立刻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干净。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有些犯罪分子利用浓硫酸进行“毁容”的犯罪活动,对这种罪犯最高可以判处死刑。浓硫酸对人体的破坏性是因为浓硫酸具_____________。因此使用中应特别注意安全。强烈的腐蚀性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呈酸性?酸性食品酸性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含有成酸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形成酸性物质,可降低血液、体内的PH值。如肉类、谷物、油脂、酒类等。肉类体验•在手上沾少许洗涤剂,手指相互搓磨。手指上有什么感觉?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三种强碱思考:妈妈为了把沾满油污的餐具洗干净,通常使用什么方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作洗涤剂。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呈碱性?碱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等,他们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能阻止血液向酸性方面变化。他的种类包括了水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海带、碱性饮料等。碱性食物青椒萝卜海带豆制品讨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接触到许多未知酸碱性的物质,我们怎样来判断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甲乙丙丁正确的方法√取4支试管,分别盛入稀硫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在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并记录石蕊试液在4种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在稀硫酸中:__________在稀盐酸中:__________在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在石灰水中:__________物质名称石蕊呈现的颜色规律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记录并分析结果:红色红色蓝色蓝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中性溶液?有一位同学想知道平时下的雨水的酸碱性是怎样的?该怎么办?雨水溶液石蕊试液被酸雨伤害的树木盐碱地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酸碱性酸性碱性中性紫色石蕊红色紫色蓝色强弱酸碱度三、酸碱性的测定2、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PH试纸标准比色卡pH试纸的使用方法: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2.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被测的溶液的pH。012345678910111213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中性pH和酸碱性强弱pH=7中性pH7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7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用pH试纸测定盐酸、食醋、NaOH溶液、肥皂水的pH物质pH物质pH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白醋石灰水呈酸碱性?酸碱性强弱?利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试下表所列各物质的pH。组别物质pH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A组橘子汁自来水胃舒平B组汽水校园里的土壤奥妙洗衣粉中性食物除了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还包括中性食物;而盐﹑油﹑糖﹑咖啡﹑茶等﹐都是中性食品。茶小知识•在体液酸碱性允许的范围内,酸性时,智商低;碱性时,智商高。这与人体疲劳时机体内乳酸和尿素等酸性物质增多,体液酸性上升具有同样道理。科学家对42名年龄在6岁到13岁的男孩进行观察时发现,大脑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者比小于7.0的智商高一倍。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把人的智商与大脑体液PH值联系起来的重大发现。科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智力水平的“化学标记”。科学家建议:儿童饮食要少大鱼大肉,多吃豆制品和乳制品;少吃油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多吃海产品。这种饮食习惯有益于人的智商的提高,尤其是儿童。1、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碱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适宜种植的作物是()小麦——5.5~6.5油菜——5.8~6.7西瓜——6.0~7.0甘草——7.2~8.5A、西瓜B、甘草C、小麦D、油菜B2、蜜蜂的刺中含有酸性物质,当我们不小心被蜜蜂刺着后,应用下边哪种物质冲洗()(已知显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时酸性会减弱)A、酱油(pH=4.8)B、牛奶(pH=5.6)C、水(pH=7)D、肥皂(pH=8.9)D1、下列物质属于碱性物质的是()A、菠萝汁B、橘子汁C、洗洁精D、汽水C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葡萄汁B、肥皂水C、洗发水D、食盐水A3、测定溶液酸碱度,常用又简单的方法()A、石蕊试液B、pH试纸C、石蕊试液和pH试纸都不行D、石蕊试液和pH试纸都行B4、保健医生提示,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苹果。那是说明苹果的pH值()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判断B5、某学生发现其家庭责任田里的庄稼生长不好,他测定其土壤溶液的pH为5.7,得知土壤呈____性,于是他建议其父施用农家肥料草木灰,改良土壤,由此可推知草木灰属于____性物质.(填”酸”或”碱”)酸碱作业本课时特训点燃一根蜡烛,经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蜡烛到熄灭过程中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指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石蜡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家庭小实验
本文标题:4.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0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