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 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施工工艺标准(1)
Q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施工工艺标准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施工准备5施工工艺6质量验收7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8环境保护措施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前言《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施工工艺标准》分为八章:——第一章范围——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三章术语和定义——第四章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第五章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第六章涂料防水层施工工艺——第七章卷材防水层施工工艺——第八章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第九章金属防水层――第十章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适应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实施,确保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施工达到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方法、过程控制”的原则,根据国家、上海市的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在总结施工经验,广泛听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编制了本施工工艺标准。本标准对影响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施工过程控制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本标准由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施工策划科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第四工程管理部起草。本标准由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施工策划科、第四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13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BJT08-84地下工程防水02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DB/TJ08-204地下建筑防水涂膜工程技术规程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上述引用文件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4.1防水混凝土施工准备:4.1.1施工原材料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2、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吸水率不得大于1.5﹪,泵送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其他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3、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其他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4、防水混凝土中可掺入一定的粉煤灰,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得大于20﹪,硅粉掺量不得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5、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6、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7、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8、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在受冻融作用时,应有限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4.1.2施工设备及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铁锹、吊斗,计算器具磅秤等。4.1.3作业条件1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2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3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4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4.2操作工艺4.2.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⑴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U.E.A膨胀剂→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20±20mm,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水灰比不得大于0.55;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时,缓凝时间宜为6~8h⑵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⑶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1)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2)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3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3)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4)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应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4)养护: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差不得大于25℃,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4.3质量标准4.3.1保证项目:(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一组(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3)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一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4.3.2基本项目: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墙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4.3.3允许偏差项目(mm):(1)轴线位移±5,尺量检查;(2)楼层标高: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5-2;(3)垂直度:每层用2m托线板检查,全高H/100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4)表面平整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预埋铜板中心线位置偏移10;(6)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5;(7)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用吊线和尺量检查;4.4成品保护(1)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2)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3)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4.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2)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3)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4)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5)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6)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4.6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1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3隐检记录。4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6其它技术文件。5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5.1施工准备:5.1.1施工原材料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2、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mm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3、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4、聚合物乳液的外观质量应无颗粒、异物和凝固物,固体含量应大于35﹪,宜选用专用产品;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5.1.2施工设备及机具灰板、铁抹子、阴阳角抹子、半截大桶、钢丝刷、软毛刷、八字靠尺、榔头、尖凿子、捻錾子、铁锹、扫帚、木抹子、刮杠等。5.1.3作业条件1结构验收合格,已办好验收手续。2地下防水施工期间做好排水,直至防水工程全部完工为止。排水、降水措施应按施工方案执行。3地下室门窗口、预留孔洞、管道进出口等细部处理完毕。4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5.2:操作工艺5.2.1工艺流程:墙、地面基层处理→刷水泥素浆→抹底层砂浆→刷水泥素浆→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砂浆→养护(1)基层处理:1)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15,混凝土墙面如有蜂窝及松散的混凝土,要剔掉,用水冲刷干净,然后用1∶3水泥砂浆抹平或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表面油污应用10%火碱水溶液刷洗干净,混凝土表面应凿毛。2)砖墙抹防水层时,必须在砌砖时划缝,深度为10~12mm。穿墙预埋管露出基层,在其周围剔成20~30mm宽,50~60mm深的槽,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管道穿墙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并办理隐检手续。(2)混凝土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1)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
本文标题:地下室迎水墙面防水施工工艺标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1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