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2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含义真理所反映的对象、真理的思想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下雨好极了下雨糟透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天在上面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应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相对真理相对真理相对真理相对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反对绝对主义反对相对主义认识真理谬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与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真理谬误相符不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第一,只有社会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认识的比较可靠的标准,个别人、部分人的局部实践不足以成为可靠的标准。第二,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不足以完全地证实或者驳倒某种认识。辩证唯物论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逻辑证明:用已知为真的论断通过理性思维来证明一个认识成果是否真实。•逻辑证明的作用:在理论上论证真理;扩大真理涉及的范围;是实践检验的先导和补充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标准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坚持实践标准要注重实际效果会后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实践标准•实践标准是唯一的,但不是万能的•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实践标准绝对化、凝固化。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有用无用?是好是坏?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好还是坏呢?孰利孰弊?建三峡工程是利还是弊?是善是恶?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苏格拉底殉道认识和实践目标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好、坏利、弊真理问题价值问题价值及其特征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哲学上的“价值”世界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含义特性主体(需要)客体(属性)实践价值关系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客观性主体性多维性社会历史性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对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的判断。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价值评介的必要条件)价值评价的着眼点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因而必须考虑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首先,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其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即服从于实践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最后,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制约着实践活动的发展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正确的评价观是现今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馆、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在实践活动中,人类的活动包括真理和价值两个原则:真理原则: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人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满足人的价值需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真理原则价值原则客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条件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引导表现在: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推动着真理的发展。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2真理与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2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