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灾害背景下中国社会若干问题的
灾害背景下中国社会若干问题灾难深重的中国灾难深重的中国邓拓、李约瑟、彭尼·凯恩、魏丕信等的研究都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需要国家与社会提供丰富的救灾制度。灾害概况中国古代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包括洪灾和渍涝)、旱灾、病虫灾、地震灾、火山灾、低温灾(包括冰雹、雪灾、霜冻、寒潮)、风灾(包括大风、干热风、龙卷风、热带气旋、沙尘暴)、海啸灾、风暴潮灾、崩塌灾、泥石流灾、水土流失、盐碱化、瘟疫、滑坡、火灾、沙漠化等。这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难以统计,带给人类的精神影响更无法估量。也可以这样说,传统农业的发展变化,完全是在与自然灾害的不断抗争中进行的。清末《点石斋画报》刊登的灾荒图清末《点石斋画报》刊登的灾荒图中国历代灾荒统计朝代年限旱灾水灾风灾地震雨雹灾霜雪灾蝗灾地沸饥疫总数频率西周东周8673016957139890.1秦汉4408176496835950273750.85三国两晋20060565453352142303041.5南北朝16977773340182017333151.9隋唐31813412065553727345405151.6五代5426112336511.0两宋48718319393771011890328742.0元10086924256692861795135.4明27617419697165112749315710113.7清29620119297169131749316411203.81861-1895中国灾害分省图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东北省份灾次1861-18651864-18701871-18751876-18801881-18851886-18901891-1895民国与清代灾害频度比较表(单位:年)统计数字的差异竺可桢统计,自公元1世纪至19世纪(西汉至清),中国各省区共发生水灾1349次,其中发生100次以上的省区为河南、直隶、江苏、山东、安徽等。最多的朝代为清朝,669次。同时期中国发生旱灾的次数为1669次,发生100次以上的省区有河南、直隶、浙江、江苏、山西等。明朝和清朝都超过了300次。邓云特统计,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中国共发生各种灾荒5258次,其中水灾1058次,旱灾1074次,蝗灾482次。中国历史上的灾害群发期•夏禹灾害群发期(公元前2000年前后)•两汉灾害群发期(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明清灾害群发期(1500年至1800年)•清末灾害群发期1952-2003年我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成灾面积以及受灾率、成灾率表受灾面积(千公顷/年)成灾面积(千公顷/年)受灾率(%)成灾率(%)1952-1959249981046616.741.91960-1966376031773126.047.21970-1979376681158425.330.81980-1989415482038028.649.11990-1999495522517332.750.52000546883437435.062.92001522153179333.560.92002471192731930.558.02003545063251635.859.8灾害频发的原因中国大陆的特征是,在气候、水资源,以及由此决定的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季风的无规律性,主要河水流量的突然变动,这些河流上游盆地的侵蚀,以及随之而来的淤积和洪水,靠近干燥不毛的沙漠地区,所有这些都是造成不确定的因素。相比之下,欧洲温和、良好的气候无疑是相当有利的。——魏丕信,《18世纪的官僚制度与荒政》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的挑战严重得多。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文明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它不断在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汤因比,《历史研究》历史上的救荒制度减灾备荒的先事之政;灾荒时期的临时之政;灾后的善后之政。参阅文献:[南宋]董煟,《救荒活民书》一、先事之政的发展演变1,雨雪粮价的发展;汉代: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唐代: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这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金朝:河防令;明朝:黄河飞马报汛制度。清代建立了雨雪、收成、粮价奏报制度和晴雨录。晴雨录是一些地方逐日天气现象的记载,内容包括晴、阴、雷、雨、雪雾和风向。2,仓储制度《礼记》:国无三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九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方法:常平之法;入粟补官。种类:义仓、社仓、常平仓、惠民仓、广惠仓、社仓、和籴仓、预备仓。备荒之仓3,水利兴修制度(参考文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各省合计陕西11829324204124838208河南1319104411112424843947山西1411133225142997156389河北512312420411228542886甘肃11422191950四川111515151953江苏3213281181172823462595安徽11341121623041127浙江242322441302874801751406江西1112015613287222658福建2429402242122191294广东4435302165536湖北144216143528728湖南127253151183209云南1117110292412合计681562416202725413111024309227032344,农业抗灾技术与作物的推广农书的利用;抗旱耐涝作物的引进。二、灾荒救济制度的发展演变“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周礼·地官·大司徒》主要制度内容:1,灾害的奏报与勘查;2,灾害的赈济;3,赋税的蠲免;4,移民就食;5,平粜与禁遏籴;6,度牒与劝分;宋代报灾诉状清代浙江省赏格表捐赈米谷数奖赏10-29花红30-49知县题写牌匾50-79同知题写牌匾80-99知府题写牌匾100-149布政使题写牌匾150-399巡抚题写牌匾400-999八品官员顶戴1000以上;以及官员捐赈根据捐赈者的身份或级别奖以不同荣誉灾害与政治•1,政治救灾——迷信还是科学?•2,灾害与王朝兴衰。政治救灾制度理想图图2-1传统社会中央政府精神救灾系统理想运作图大赦德音祈祷避殿改元奉诏祈祷其他各级官吏奉诏祈祷后宫宰臣(政事堂)台谏京师祠庙地方祠庙出宫女规诫皇帝,上表待罪规诫皇帝,探讨帝王为政得失弹劾求直言求直言派遣祈祷奉诏祈祷派遣祈祷奉诏祈祷皇帝派遣祈祷奉诏祈祷内侍百姓主要制度简介:1,灾害的祈祷;2,反省“六事”及其演变:君主自谴制度;改元制度;策免三公(宰相)制度;因灾求言制度;大赦制度;因灾虑囚制度;避正殿制度;厌胜制度;减膳制度。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与天灾人祸表历史年代灾害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社会经济、政治后果前2000年前后前1000年前后前209年前12年-25年184-208年316-439年611-622年870-907年1120-1127年1351-1368年1628-1644年1840-1844年1911-1949年灾害群发期,史称“夏禹宇宙期”。持续多年洪水低温干旱,灾害群发暴雨、洪水旱灾蝗灾、洪涝、瘟疫洪水泛滥,灾害群发水、旱灾水、旱、虫灾旱灾水、旱、虫灾旱、水、虫灾群发期,史称“明清宇宙期”水灾水、旱、地震部落间混乱社会大动乱陈胜、吴广起义王莽篡汉,匈奴入侵,绿林赤眉起义黄巾军起义,军阀混战军阀混战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方腊起义“靖康之难”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人口锐减,氏族公社衰亡人口减少40%以上,商灭周兴人口大减,秦灭亡人口减少50%以上,西汉灭亡人口减少65%以上,西汉衰亡南北朝灭,人口大减人口减少30%以上,隋灭唐灭人口减少30%,北宋削弱人口减少25%,元灭人口减少50%,明灭人口减少20%,清灭民国结束,新中国成立资料来源:根据陈高庸,《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整理计算。参见何爱平,《区域灾害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7页。探讨:1,灾荒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1,FAD理论;•2,阿马蒂亚·森的交换权利理论。权利分析法对四次饥荒的实证研究结果比较交换权利变化情况饥荒人均粮食情况灾民最多职业交换权利失败直接权利失败贸易权利失败总体经济环境状况自然灾害情况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饥荒增加农业工人是不是严重繁荣暴风雨、病虫害1973年埃塞俄比亚(沃洛省)饥荒没下降农民是是不衰退严重旱灾1974年埃塞俄比亚(哈勒尔盖省)饥荒一些地区下降牧民是是是,严重衰退严重旱灾1968—1973年非洲萨赫勒地区?饥荒下降幅度不大游牧民、农民是是是衰退严重旱灾1974年孟加拉国饥荒没下降农业工人是不是混合洪涝灾害阅读文献•1,SEN,《贫困与饥荒》,商务印书馆;•2,SEN,《饥饿与公共行为》,社科文献;•3,Lin,JustinYifuandD.T.Yang,“FoodAvailability,EntitlementsandtheChineseFamineof1959—1961”,EconomicJournal,2000,110(460),136—15;•4,Lin,JustinYifu,andD.T.Yang,“OntheCausesofChina’sAgriculturalCrisisandtheGreatLeapFamine”,ChinaEconomicReview,1998,9(2),125—140.•.5,经济作物、食物获取权与饥荒——对森的理论的检验。《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1期探讨2,古今救灾制度的差异古代的主要成就:1,严格的奏报体系;2,细致的救灾手段;3,公开透明的民间赈灾模式;4,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方式。探讨3,影响中国社会救灾成效的主要原因为何有人将古代政府的执政模式称之为“恩人执政”?“天人感应”有可取之处吗?主要著作:建国前: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陈高佣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1939年;Mallory,《饥荒的中国》,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建国后的成就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张水良著:《中国灾荒史(1927~1937)》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马宗晋等著:《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地震出版社1992年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袁林著:《西北灾荒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李向军著:《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李向军著:《中国救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1996年高文学主编:《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地震出版社1997年张建民、宋俭著:《灾害历史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张建光著:《三千年疫情》,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孟昭华编著:《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演著:《农业灾害学》
本文标题:灾害背景下中国社会若干问题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2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