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吴均与朱元思书给,给予书信吴均的好朋友。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走进作者吴均(469——520),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障(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好学有俊才,诗文自成一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开创一代诗风。著作有《后汉书注》九十卷、《齐春秋》二十卷、《庙记》十卷等。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于是过隐居生活,寄情山水,也成了他的志趣。《与朱元思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婉转。)(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词类活用:(1)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消散。)(2)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往东西飘荡。)(3)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4)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远。)(5)忘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停止。)(6)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一词多义: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猿则百叫无绝(断,停,停止)直直视无碍(一直)争高直指(笔直)无直视无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不)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古今异义:(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表示大约的数量。今:或许,应允赞许等。(2)猛浪若奔古:本文指飞奔的马。今:奔跑。(3)蝉则千转不穷古:穷尽今:贫穷(4)鸢飞戾天者古:至今:罪过(5)经纶世务者古:筹划。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重点字词解析1.共色:2.缥碧:3·寒树:4·轩邈:5·直指:6·千转:7·经纶世务者:一样的颜色青白色使人看到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长久而不停地叫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这是一篇,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的大自然画卷。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整体感知:山水小品充满生机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奇”是指山之“奇”,轩邈成峰,鸟鸣猿啼,光影交错,“异”是指水之“异”,千丈见底的清澈,甚箭若奔的湍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部分(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两岸山奇水异的赞叹之情。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也散尽了,天和山都呈现出同意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山奇水异,天下独一无二。分析:第一自然段总写从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作者的总体评价是什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第二部分(2·3):“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第一层(2):写出了富春江水的特点:清澈,流急。翻译: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水中的)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可以(从水面)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马。哪句话体现了水流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绝,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第二层:写富春江两岸山峰的轩邈。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长着苍绿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彼此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向上,形成无数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清越的)声响;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停。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缝隙中)见到阳光。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面对如此胜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置身于如此胜景中,作者自我陶醉,浮想联翩,他认为即使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只要望此山峰,也会平息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于处理军政要务的官员,见到奇山异水也会流连忘返。这既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安闲大自然的向往,也浸透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倾慕、赞美之情。结构图示:总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异水奇山清而柔——静态美急而壮——动态美群峰树林——状形泉鸟蝉猿——绘声抒发心志——联想光线阴暗——传情总结: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到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本文标题:75与朱元思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8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