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研究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职称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入学时间年月论文题目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专业学位类型(请在相应栏目打“√”):[1]教育硕士[2]体育硕士[3]艺术硕士[4]法律硕士[5]工程硕士[6]公共管理硕士[7]汉语国院教育硕士[8]工商管理硕士第2页共9页一、立论依据1.论文选题研究意义1.1论文的选题背景1.1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不足教育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兴邦强国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注重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和家长往往还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只会采用一味地灌输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只能机械的重复枯燥的学习和考试,既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会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进程,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教学,当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就会继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就会在日积月累之中产生很大的学习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之后的学习,更甚者就会造成学习两极化的产生,极大地阻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1.2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正确理念,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国家加强了对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而新课程改革又是以关注学生发展和强调教师成长,以及重视以学定教作为基本理念的,因此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将成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而所谓微课,指的就是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教师或设计人员围绕特定的主题、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出以视频和动画为主要载体的精致而短小、易于传播、主题突出的教学内容,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也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经途径。1.3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挑战数学是一门知识性较高的复杂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但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众所周知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个性特征和智力水平更是不能等同视之,因此当前的教学很难做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经常会出现有些学生学不会,而有些学生希望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也变得非常普遍,培养学生的信第3页共9页息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极大地推动初中数学有效性的改革。1.2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加强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大量的研究,覆盖了教材课程以及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开展的,很少有具体的针对微课这种教学策略和实践的详细分析。但是实际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革才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更加完善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的发展,推动数学教学实践的不断进步,既可以不断补充数学教学的理论体系,又能极大的丰富现代数学教学的内涵。1.2.2实践意义加强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意义。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改变。现代化教育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目前我国的初中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数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低,而且在课堂上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后无法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创微课的教学概念,研究了怎样让所有人更加容易、有效的掌握知识。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掌握学习为目的,为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美国杰姬·格斯丁,创新出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本身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环形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国外文献中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整体上、观念上和思维上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单独对微课这种教学策略开展的探讨或研究并不多。现代数学的教学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已经延展到了课堂之外,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能够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再现到课堂上来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这第4页共9页样不但能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极大的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2.2国内研究现状胡铁生(2009)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点明了现代教学方法应该向科学化、实用化的方法发展,开启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序幕。李玉平(2010)对微课程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并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极大的推动了微课在全国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程。朱建国(2009)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现代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种教育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老师要结合本身及学生的特性,依照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国内的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学理论的完善,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首先表现在研究大多数失聪宏观、笼统的角度进行的,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其次是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存在脱节,使研究出的理论成果无法实际应用,可操作性太差。最后是很多研究都是对之前经验的总结和整理,对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预见性不足。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研究目标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从微课的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各个文献理论的研究以及具体的课堂模式设计分析,研究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促进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1.2研究内容本文共分为无个章节进行研究,每一章节的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节为前言。论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和实践的研究现状。这部分文献资料主要有:雷英托《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刘新英《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等。第二章节为微课教学模式的概述。在这一部分本文主要对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在这一部分对文章论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也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第三章节为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在这一部分对微课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模式以及要点进行第5页共9页整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微课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为论题的研究开展奠定基础。第四章节为微课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部分主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具体的微课模式设计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对未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展望。第五章节为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合理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拟解决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1)明确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加强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的意义。(2)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数学教师要如何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更有效教学效果。(3)学校、教师与学生应该从哪几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一是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收集大量的文献,将核心文献作为纲领,把较高水准资料中的核心价值当成骨架,再经过反复的分析解读、总结归纳以及逻辑演绎,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系统的理论基础支撑。二是访谈调查法。笔者制定了合适的访谈提纲,专门拜访了多位专家、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使研究具有了真实地社会基础。三是问卷调查法。在参考同一领域的问卷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本文论题的问卷,然后选取了合适的样本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四是实验研究法。选取了初中数学的某一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设计出合适的微课课程,并安排参照班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的比较。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3.1本课题选取了较为新颖的视角——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2把微课教学模式作为目标,把教学策略当成有效途径,针对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使本课题的研究做到了有的放矢,方向、方法、目标极为明确。3.3相关理论和研究实践有效结合,做到了有理有据。理论研究主要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内容进行了分析;实践研究主要通过调查、课程设计等方法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使结论更有说服力。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就本文所掌握的文献来看,虽然和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不是很多,但与本研究间接相关的文献还是比较多的,加之国内外现在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这导致了本研究前期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第6页共9页进度安排:2016年5月—2016年7月前期资料收集和查询2016年7月—2016年9月前期的资料文献整理2016年9月—2016年12月完成论文初稿。2017年1月—2017年3月初论文基本定稿。2017年3月底前定稿预期成果:三、论文大纲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1.1.1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不足1.1.2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1.1.3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挑战1.2研究意义1.2.1研究目的1.2.2研究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1.3.2国内研究现状1.4研究方法1.4.1文献研究法1.4.2实验研究法1.4.3问卷调查法1.4.5访谈调查法第二章微课教学模式的概述2.1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征第7页共9页2.1.1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2.1.2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2.1.3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2.2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2.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2.2非正式学习2.2.3细化理论第三章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3.1微课课程的设计原则3.1.1微原则3.1.2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3.1.3实用性原则3.1.4交互性原则3.2微课课程的设计模式3.3微课的类型与方法3.4微课课程的设计要点第四章微课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4.1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4.1.1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4.1.2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明确教学主题(2)控制教学时间(3)合理选择资源(4)提高教师能力(5)精简教学语言(6)重视学生差异(7)创设课堂情境(8)重视课堂内外知识的强化(9)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0)改善课堂评价方式(11)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4.1.3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1)以针对性为宗旨(2)以浓缩型为原则(3)以多样性为特征(4)以引导性为方式(5)以分享性为精神4.1.4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制作方式4.2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研究4.3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4.3.1增加课堂的趣味性4.3.2强化教学的重点难点4.3.3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结论5.2展望第8页共9页四、主要参考文献[1]杨栋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
本文标题: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9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