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八章
0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一、情绪、情感概述1、情绪、情感的含义3、情绪、情感的作用2、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形成14、情绪、情感的基本形式(喜、怒、哀、惧)5、情绪的基本状态心境激情应激挫折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1、新生儿的情绪的发生表现:哭、四肢划动、安静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直接相关特点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22、新生儿情绪的分化性▲华生的研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1919)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了: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布里奇斯的研究布里奇斯于1932年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主要由一些强烈的刺激引起,包括内脏和肌肉的不协调的反应。在以后学习和成熟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情绪才逐渐分化出来。3▲林传鼎的研究林传鼎于1947~1948年期间,亲身观察了500多个出生1~10天的新生儿的动作变化,根据其观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963)。他认为,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的满足(如吃饱、温暖和舒适等),愉快的反应是一种积极生动的反应,它表现为某些自然动作,尤其是四肢末端的自由动作的增加,且不僵硬;一种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的未满足(饥饿、寒冷、疼痛等),其表现是:自然动作的简单增加,如连续哭叫、脚蹬手刨等。4▲伊扎德的研究伊扎德运用录像技术和其两套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将新生婴儿的面部表情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录像,并进行了精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人类婴儿在其出生时,就展示出了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它们是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等五种。5三、情绪、情感的初步发展▲在出生后的头2年,情绪情感不断分化并获得初步发展1、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到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到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到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62、林传鼎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泛化阶段(0~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而且往往是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0.5~3个月,出现了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但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是在愉快与不愉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面部表情。4~6个月,开始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欢、忿急。分化阶段(1~5岁)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73、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4~6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出现愤怒、悲伤;5~7个月时,出现惧怕;6~8个月时,出现害羞;半岁~1岁,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恐惧;1.5岁左右,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焦虑、内疚和同情等。8四、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1、哭2、笑3、恐惧4、依恋自发性的笑诱发性的笑本能的恐惧:主要由听觉、肤觉、机体觉引起与知觉和经验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出现怯生:6个月左右出现预测性恐惧:2岁左右出现是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9(1)依恋的突出表现▲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具有安全感(2)依恋的形成和发展●未分化的社会性反应阶段(0-3个月)●有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3-6个月)●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伙伴关系阶段(2-3岁)10(3)依恋的类型(安思沃思)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五、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的主要特征1、情绪的易冲动性2、情绪的易变性3、情绪的真实性和外显性4、高级情感萌芽和初步发展11●道德感(1)在掌握言语后与成人的交往中发生(3)幼儿中期的“告状”行为是道德感发展的典型表现(2)肤浅、易变,由成人的评价引起●理智感好奇好问和“破坏”行为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两个特殊表现●美感12六、学前儿童情绪障碍1、焦虑症●焦虑症的表现烦躁不安,担心害怕,好哭,无故生气;常伴有躯体症状,如食欲下降,夜惊,多梦,尿床,呼吸快,心悸,腹痛等●焦虑症的类型素质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环境性焦虑期待性焦虑13●焦虑症的预防.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给幼儿适当的活动、交往的自由.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家长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楷模2、社交敏感性障碍3、选择性缄默症大多见于5~7岁儿童,主要表现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反复出现过分的敏感、紧张恐惧、胆怯、害羞、退缩,因而不愿到陌生环境,害怕与母亲分离等有关14七、学前儿童情绪情感与活动1、游戏活动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游戏活动给婴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幼儿感到愉快、心情舒畅●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婴幼儿旺盛的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游戏活动可以使婴幼儿参加成人活动的梦想成真,给婴幼儿带来巨大的快乐2、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而言,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包括开心、自信、信赖、合群、惜物、求知、求美等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八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9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