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安全心理试题
一、填空1.(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行为是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活动)。3.由于获得某种结果而使特定行为的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强,这种结果就是行为的(正强化物);相反,(负强化物)是使人不快的刺激,人们为了消除这种刺激,就必须做出被期望的行为。4.吃、喝等非习得性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初级驱力),而与人交往,获得他人赞许等习得性动机是人类行为的(次级驱力)。5.心理产生的物质器官是(脑)。6.心理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7.从信息加工角度来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过程。8.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9.飞机发出的噪音可使黄昏时的视觉感受性减低20%,说明感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10.时间信息、有节奏的资料、警戒信号通常通过(听觉)器官来接收,空间信息、已存储的资料、常规多通道核对的信息通常通过(视觉)器官来接收。11.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储存)、(信息的辨识)、(信息的提取和应用)四个过程1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组块)为单位的,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13.由于两个刺激呈现时间间隔过短,导致作业人员对第二个刺激无法做出反应,这种现象称(心理不应期)。14.注意是对加工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5.工作流程标准化可以减少(长时记忆)的负担。16.当多项任务存在时间共享的要求时,需要工作者有较强的注意(分配)的能力。17.(事故倾向性格)理论说明,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使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18.心境是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19.应激反应通常会经历(警觉)、(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20.工作生活中主要有来自(外部物质环境)、(个体的内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源。21.疲劳主要与作业强度、(持续时间)、(作业速度)、(作业态度)、(作业时刻)和不良的作业环境有关。22.动机对人的行为有(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作用。23.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之上改变他人的(态度)或(行为)。24.影响从中的因素有(群体规模)、(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凝聚力)、(影响者的地位)、(公开的反应)。二、判断1.在监视作业中,将参数标准与监视信息同时呈现,是为了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2.感觉具有适应性,因此人的感官可以接受任何强度的刺激(×)3.疲劳可以得到自动恢复(×)4.单调作业最突出的特征是感觉刺激缺乏(√)5,工作要求超出资源供应限制是心理工作负荷的心理机制(√)6.时间共享过载,是由于注意范围狭窄。(×)7.一定的噪声对比较简单的作业有促进作用。(√)8.匿名情况下,人的不安全行为程度更为严重,是因为个体的责任被分散了。(√)9.从众行为可以满足人的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10、唤醒水平越高,作业效果越好(×)三、简答1.惩罚和强化的区别是什么?惩罚的目的是与强化相反的,是禁止一个不能接受的行动,而不是加强一个可接受的行动。在促进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化方面,惩罚不如强化管用。惩罚与两种强化作用的区别是:惩罚其目的在于减少消极行为出现的次数,积极强化作用和消极强化作用都是为了增加期望行为出现的次数。2.什么是模仿?通过模仿习得他人行为包括哪些过程?模仿:对他人行为与结果得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3.如何理解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a)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b)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限于现在的事物c)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d)心理的社会制约性4.什么是眩光?对安全操作有何影响?眩光是指在视野内由于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眩光会引起人的烦恼、不适,眩光带来的不舒服,会引起眼的一种逃避动作而使视力下降。5.如何提高知觉的有效性最大化自下而上的加工;使用熟悉的知觉表征;避免混淆,将区别性特征最大化;使用短小的词汇;创造背景;挖掘冗余信息,如信号灯(顺序、色彩)。6.如何提高工作记忆的效果最小化工作记忆的负荷;提供视觉反馈;提供序列任务的位置空间;利用组块;文字先于数字;在指示语中要考虑工作记忆的限制。7.哪些因素会影响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主体的精神状态: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者情绪受挫的情况下,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主体的意志力水平。8.紧张情绪对操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情绪正紧张、慌9.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①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②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③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常时张时动作次数每次动作的时间(s)无效动作看错次数6.7次36.41.6次0.2次20.7次8.515.4次4.2次的完成。在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10.如何提高员工的应激能力?①显示、控制和行动步骤的设计阶段就应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容易引起心理应激的成分。②指明可行的措施,尽可能地与传统的习得的行为模式一致。③进行应激训练。包括对紧急程序进行大量的训练,使应激成为优势性习惯;一般应激控制(抑制立即行动倾向、进行呼吸控制,使唤起水平降低到适宜水平)四、论述1.结合“破窗效应”与行为的模仿理论及“从众心理”谈一谈安全管理中的社会影响管理。破窗效应说明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会对员工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一种暗示,即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对其他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模仿,并且不会体会到对这种不安全行为后果的责任感。当这种不安全行为成为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时,少数遵从安全行为规范的员工就会感受到从众的压力,甚至放弃自己的安全行为。所以,在安全管理中,要重视不安全行为的社会影响。首先,要重视任何看似微小的不安全行为可能产生的辐射性后果,对违反安全规范的行为给以及时、严肃的处理,使其他人失去模仿的“榜样”,同时提高他们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其次,也可以从积极的一面充分利用模仿理论和从众心理,引导员工行为朝符合期望的方向发展。2.运用强化理论分析安全行为的塑造。行为强化理论认为人的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受到外界刺激和自身操作行为结果的影响,如果某一刺激或操作行为的结果对操作者具有积极意义,与该刺激相连的行为或能引起某种结果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就会增加,这就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在安全生产中,符合安全生产操作要求的行为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强化,如能满足操作者的某种需要,这种安全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保留下来;相反,在安全生产中还存在不安全行为的自我强化,如果某种不安全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某种利益,如省时、提高了产量,并因此获得其他奖励,那么这种不安全的操作行为也会得到强化。在促进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化过程中,强化物可以是使人产生愉快情绪的正向刺激,也可以是使人不快的刺激,人们为了回避这一刺激,也会出现预期的好的行为。3.试述疲劳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危害:疲劳时安全的隐患。在疲劳状态下,人体会出现以下感受和行为:无力感、注意失调、感觉失调(如视觉模糊、触觉不敏感、听不清);动作紊乱、节奏失调、迟缓;记忆思维出现障碍(如遗忘一些常规性的知识或操作程序、理解力下降);意志衰退(如果断性、耐性、自我控制力降低);出现睡意。减少疲劳的核心是使工作负荷保持在适中的水平。首先,要根据疲劳产生的规律合理安排休息。比如,在工作开始1.5小时左右安排一次休息。这个阶段劳动者看起来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但也是人体达到最大工作能力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不安排休息,就使此时已经出现的疲劳得不到缓解,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不利条件。其次,工作中不断变换姿势,避免肌肉群出现疲劳。特别是工作中采取固定姿势的劳动者,这一点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座椅和工作台的合理设计也可以减少工作中肌肉的负荷。第三,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减少疲劳。如将单调的工作重新进行工作设计,进行丰富化或扩大化,适当增加工作负荷,将唤醒水平保持在中等程度;体力负荷工作和心理负荷工作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可以使肌肉和神经交替休息,减少疲劳的程度。第四,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环境因素对体能的消耗,特别是热环境对体能的消耗。五、案例分析2007年12月20日,英国颁布新法规定,开车打手机者一旦被发现,最高可获判两年监禁。新法规定,除打手机外,边开车边调试卫星导航系统、摆弄MP3或iPod、发短信等行为也有可能被判入监。开车打手机现象在英国屡禁不止。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全英有13起致命事故、52起严重车祸由此引发。请分析以上被禁止行为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回答提要:以上被禁止行为均发生在驾驶车辆的同时,其对安全的影响在于,驾驶者同时进行两项以上的活动对心理资源的占用可能导致驾驶者处于时间共享过载状态,或由于驾驶者任务管理不当,未能将驾驶作为主任务处理,从而不能对正确驾驶所需的信息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评论,观念,各有不同做好自己那份就好
本文标题: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安全心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0502 .html